常有家長留言問這樣的問題:
買了好吃的東西,,孩子自顧自地拿著吃,從未想過身邊的父母,;
哪怕自己不喜歡的玩具也從不允許他人碰,;
昨天發(fā)生了一件小事,,只是這件小事卻讓我如此不安和難過。我的女兒六歲,,平時都是爺爺奶奶帶,,爺爺奶奶很寵愛孩子,,也帶得用心,我和孩子爸都挺放心的,。
昨天早上爺爺一大早買了面包回來,,各種口味,一大袋的,,一家人吃足夠了,,只是女兒在爺爺回來時立馬把面包都放在一個角落,表示這些都是她自己的,,別人不可以吃,,
包括爺爺都不能吃,讓我們都吃白饅頭,。其實,,我們也不是說一定要吃這個面包,孩子愛吃,,我們也高興,,只是她這樣的表現(xiàn),我真的很難過,,為什么孩子會這樣呢,?
我是一個即將生二胎的媽媽,我的第二個孩子還有一個月就出生了,,只是我最近很苦惱,,我的大女兒12歲,從知道自己要做姐姐開始,,就對我們和肚子里的妹妹(或弟弟)很仇視,,也無心上學了,甚至還離家出走過,。
我們與她溝通過多次,,一直不斷告訴她,我們依然愛她,,只是她始終覺得我們不愛她了,,總是悶悶不樂并且亂發(fā)脾氣。我覺得這個女兒像是要被毀掉的感覺,,該怎么辦�,。�
經(jīng)過交流,發(fā)現(xiàn)兩小孩的成長過程更是驚人的相似,,都是手心的寶,,全家人幾乎都圍著孩子轉(zhuǎn),,且都喜歡給孩子開小灶,。
第一位媽媽說,因爺爺奶奶都是退休老人,,孩子的出生,,給他們生活帶來了莫大的驚喜和安慰,在他們眼里,,孩子一顰一笑,一言一語都如天使般美好和珍貴,。有了孫女后,他們不再覺得生活了無樂趣,,所有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兩老人最幸福的事,就是逗得孩子歡心,。套用張愛玲的名言,,大概可以這樣形容兩老人與孩子的關系:自從有了孫女,他們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他們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兩老人本是非常節(jié)儉之人,,但為了孩子,一百塊一小盒的櫻桃都眼睛不眨地給孩子買,,即使大把年紀從沒吃過櫻桃,,也舍不得拿顆來嘗下,就看著孩子吃得歡,,兩老人也會滿心歡喜,;平時餐桌的飯菜也是頗有心思的單獨制作,只做一人量,,只夠孩子吃,,孩子也理所當然地享受著。
第二位媽媽說,,因老公的收入較不錯,,所以她就當了全職媽媽,,之前二胎政策未放開,他們都以為這輩子只能有女兒一個孩子,,就更要小心翼翼呵護和教育了,。對孩子真是“有求必應”,甚至是“無求先應”,。
特別是媽媽不用工作,,每天就想著法子給孩子研究吃的喝的,即使孩子已上小學,,但依然是每天特意為孩子做一兩道菜,,而這一兩道菜是專給孩子吃的,她和孩子爸是不會碰的,,哪怕這個菜他們倆也愛吃,,但就是舍不得吃,怕吃了,,孩子就不夠吃,。有時爸爸夾了點,媽媽都能輕聲責怪:“這么大的人了,,還吃孩子的東西,。”
“吃“是養(yǎng)育孩子過程中內(nèi)容比重最高的,,從孩子剛出生時讓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哺乳期,,孩子兩三歲時幾條街追趕式的可笑喂養(yǎng)期,孩子六七歲時讓人憂心忡忡的挑食期,,孩子十歲后擔心他營養(yǎng)不足的發(fā)育期……
“吃”不僅是家長表達愛的最直接方式,,更是孩子心中衡量愛與關注的試金石。
所以,,如何給孩子吃東西,,關系到孩子的性格形成,甚至能影響孩子一生,;一個孩子能否學會愛和感恩,,往往是通過“吃”。
孩子在年幼時具有極強的可塑性,,他們就象河水的源泉,,活潑、無拘無束,,一旦被導向某一方向,,就能轉(zhuǎn)變它的流向,他們無法分辨這世界的簡單或復雜,更無法分辨自己行為的對或錯,。當家長唯他中心,,只關心孩子愛吃什么及要吃什么,只知道給予,,完全失去“自我”,,孩子自然而然地認為,在這個家庭里唯他獨尊,,什么好東西當然是先給他,,只有我不要的,或厭倦了的,,才能給你們,,“分享”“禮讓”是什么玩意?
所以留言1案例的面包事件會發(fā)生,,不奇怪,,如家長不重視,,不糾正,,以后更狗血更讓人絕望的事情層出不窮。因為在孩子眼里,,你們?nèi)菫槲曳⻊盏�,,面包我全吃,不是應該的嗎,?你們不是就應該吃點白饅頭嗎,?難道,你們也會愛吃面包,,你們是大人呢……
而留言2案例就更容易理解了,,父母十多年的專寵行為,導致孩子的意識里沒有 “分享”和“體諒”的概念,。在孩子眼里,,父母只能愛她一個孩子,無法接受另一個孩子降臨并平分只屬于她的“愛”,;曾經(jīng),,連爸爸都不敢拿去吃的“東西”,馬上要給“弟弟妹妹”吃了,,孩子想不明白,,也理解不了。
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所有明目張膽的區(qū)別對待和四五歲后還要堅持開小灶的寵溺,,都對孩子有著深重的傷害,。
因為這些行為間接助長了孩子的匱乏感和自私欲,讓孩子失去了分享能力和謙讓意識,如留言1留言2就是活生生的失敗養(yǎng)育呈現(xiàn),。
1.以怨報德型人才,。2.目無尊長型人才。3.自私自利型人才,。4.吝嗇小器型人才,。
是的,我們?nèi)绱藧酆⒆�,,恨不得把心都掏出來,,更別說區(qū)區(qū)的食物了,所有好吃的珍貴的都給孩子又如何,?
只是,,你的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舍不得穿,,換來了一個什么樣的孩子?有否思考過,,反省過,?
有教育心理專家說,父母可以無私,,但不可以讓孩子自私,,但往往對自己孩子無私的父母更容易教育出自私的孩子。
在育兒生涯中,,最感動最美妙的時刻,應該是當有新鮮新奇的東西時,,自己的孩子率先想到養(yǎng)育自己的親人,,用稚嫩的聲音說:媽媽爸爸,爺爺奶奶,這個是給你的,。
微信朋友圈里最暖心的分享不是父母曬出自己給孩子買了什么稀奇的東西,,而是那位幼小的孩子會懂得把自己認為珍貴的東西留著,要親手給自己的親人,,這些親人,,也許是父母,也許是兄弟姐妹,,也許是爺爺奶奶,,但無論是誰,只要孩子懂了這些,,我們要為這個孩子鼓掌,,為這個孩子的家庭教育鼓掌。
那么,,那些招人疼,,懂分享的孩子,是怎么教育出來的呢,?
歡迎光臨 煙臺論壇-煙臺社區(qū) (http://xckxqm.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