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論壇-煙臺社區(qū)
標(biāo)題: 越激勵孩子越差勁,,這個方法別再用了 [打印本頁]
作者: 聽而不聞 時間: 2017-7-24 16:29
標(biāo)題: 越激勵孩子越差勁,這個方法別再用了
本帖最后由 聽而不聞 于 2017-7-24 16:29 編輯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喜歡用“激將法”,,比如:
“寶貝兒吃飯肯定沒有爸爸快,,你看爸爸吃得多快�,!�
“你考試肯定考不過某某某,。”
結(jié)果孩子確實吃飯比爸爸快了,,考得也比某某某高了,。
看起來好像很有“成效”,但實則孩子自信全無,,沒做到的甚至還有很強(qiáng)的挫敗感和負(fù)罪感,。到最后的后果往往是,你天天說我差勁,,我就真的差勁了,。
作者 | 斜杠少年老白
1
昨天在論壇里看到一個帖子,,
問題是這樣的:
“父母什么樣的行為,對你影響最深,?”
下面有一個回復(fù),,特別扎心。
答主說,,在他小的時候,,
父母常常表現(xiàn)出“不愛他”。
印象最深的,,是他幼兒園的時候,,
媽媽下班忘記去接他了。
黑燈瞎火的幼兒園里,,
只有一個做飯的阿姨陪著她,,等媽媽來。
等到深夜,,媽媽才來把他接走,。
到家之后,他崩潰大哭,,不吃飯也不睡覺,,
就是覺得心底害怕,怕父母不要他了,。
媽媽聽到他的哭聲之后,,
便厲聲制止他
“你接著哭,哭大點兒聲,,煩死我算了,。”
他瞬間停止了哭泣,,呆呆站在原地,
但好像從那一刻起,,
他就覺得自己被親生父母遺棄了,。
后來他拼了命地學(xué)習(xí),想要遠(yuǎn)離父母,,
最后如愿以償定居在了倫敦,。
… …
直到前段時間,他的父親去世,。
在葬禮上,,媽媽埋怨他“你這個沒良心的�,!�
恐怕,,父母一輩子都不會知道,,
是當(dāng)初那句隨口說出的話,
造成了現(xiàn)在的尷尬,。
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里有比較內(nèi)斂的一部分,。
父母和老師都教育我們,要謙卑要低調(diào),,
于是很多人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愛,,
常常會通過“說反話”和“激將”這一類方法,
來表達(dá)自己的情緒,。
我還很小的時候,,
就體驗過這種中國式“諷刺教育”。
父母常常通過說反話,,
用“激將法”的方式,,來鞭策孩子進(jìn)步。
一般來講,,“激將法” 在父母看來,,
是希望能夠通過刺激孩子的自尊心,
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激起孩子“不服氣”的情緒,。
讓孩子產(chǎn)生奮發(fā)向上的“內(nèi)驅(qū)力”,
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最終達(dá)到父母內(nèi)心期待的教育結(jié)果,。
有時候,“激將法”的確比嘮叨,、講道理有用得多,。
自尊心比較強(qiáng),本身底子也不錯的孩子,,
被父母“刺激”一下,,夸夸別的孩子,
他可能馬上就能使使勁兒,,把學(xué)習(xí)成績提上去,。
但另一方面來講,
在對孩子使用“激將法”的時候,,
其實很容易給孩子貼上“你不行”的標(biāo)簽,,
或者給了孩子“我不愛你”的心理暗示。
2
如果掌握不好“激將法”的力度,,
很可能會給孩子帶來負(fù)面的心理暗示,。
這些負(fù)面的情緒,家長一定要有比較深刻的認(rèn)識:
“激將法”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否定
尤其是對于那些,,
本身就比較膽小,、內(nèi)向、缺乏鼓勵的孩子而言,,
家長的激將法,,
常常會給孩子帶去一些負(fù)面的心理暗示:
“你不行”,“你做不到”,。
時間久了,,孩子會越來越不相信自己,
因此變得特別被動,,缺乏學(xué)習(xí)的積極性,。
更要命的是,孩子會相信自己真的“蠢”,,
覺得自己就是“低人一等”,,
到最后就自暴自棄了。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
同桌就是這樣的,。
她媽媽常常喜歡用一個朋友的女兒來刺激她,
就是經(jīng)典的“別人家的孩子”的教育方式,。
每次她成績不那么理想,,她媽媽就會說,
“你看看她考了那么高,,你什么時候能比得上她,?”
這些話其實對她影響特別深,
直到十年之后我們都成年了,,
有了個自的生活,,我同桌還是會和我說,
“我沒辦法像她那么優(yōu)秀,,從小就蠢,。”
我想,,如果為人父母能看到十年,,
或者更久之后的孩子。
可能在“諷刺”自己孩子的時候,,
就會多考慮一下了。
“正話反說”故而有一定的道理,,
但不是所有孩子都吃得消,。
與其急于求成,通過說反話來刺激孩子,,
不如指出孩子哪里做得不夠好,,
然后引導(dǎo)他鼓勵他幫助他改正,。
讓孩子從小充滿信心,
能在長大之后敢于挑戰(zhàn)各式各樣的困難,。
“激將法”導(dǎo)致信任缺失
除了影響孩子的自信之外,,
經(jīng)常使用“激將法”的父母,
應(yīng)該要注意處理和孩子之間的“信任關(guān)系”,。
在孩子成年之前,,
父母是孩子唯一的社會關(guān)系。
所以,,父母的信任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激將法”的使用,
其實潛在地疏離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父母說“你不行”,,“你可能辦不到”,
在孩子眼里,,就是父母對孩子能力的不信任,。
別說孩子,就算長大成人,,
家里父母和你嘮叨“你一年怎么可能賺到20萬,?”
你還是會覺得,家長在質(zhì)疑你的能力,,
壓根兒他就不相信你,。
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是會很受傷的,。
如果連他最親近的父母,,
都不選擇相信他,
那么他的努力又有什么意義,?
時間長了,,孩子甚至?xí)X得家長根本不愛他。
這種潛在的信任缺失,,
會導(dǎo)致孩子嚴(yán)重缺乏安全感,。
“激將法”引起的逆反心理
除了負(fù)面暗示和信任缺失之外,
“激將法”還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我表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他小時候特別調(diào)皮,
父母就喜歡說他
“你不聽我的話,,會吃虧的,。”
表弟在這樣的刺激下,,越來越叛逆,。
“就算吃虧,,我也不聽你的!”
這樣的情緒在他小時候還能壓抑得住,,
在青春期的時候就不行了,。
父母小時候用的“激將法”,
完全變成了他叛逆期每次發(fā)怒的導(dǎo)火索,。
本來“激將法”就是
為了激起“逆反心理”的正面部分,。
但用不好,就會讓孩子和父母“對著干”,。
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想,,
是要堆積多少失望,
才會讓他對父母產(chǎn)生那么多負(fù)面的印象,?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在一定程度可能是動力,
如果超過了這個限度,,就會適得其反,。
作者: 聽而不聞 時間: 2017-7-24 16:29
(, 下載次數(shù): 39)
3
鼓勵孩子不見得要用“激將法”,
那么,,到底應(yīng)該如何正確激勵孩子呢,?
我有以下三點思考:
“對癥下藥”
作為家長,先摸清楚自己家孩子的性格,,
再“對癥下藥”,,會好很多。
像前面所說的一樣,,
如果孩子本身特別內(nèi)向,,
這種方式不但起不到作用,
還會讓孩子感受非常受挫,,
不容易建立良好的信心,。
對于自尊心比較強(qiáng),,又容易驕傲,,
還比較馬虎的孩子,。
可以偶爾“激將”一下,,壓一壓他內(nèi)心的驕傲,
不能讓孩子太浮躁,。
但也不能長期使用“激將法”,,
因為這一類孩子自尊心太強(qiáng),,
很容易產(chǎn)生極端的逆反心理,,
最后和父母對著干,。
交流代替“刺激”
如果不使用“激將法”,
那么怎么才能讓孩子有動力呢?
黃磊老師在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的時候,,
說自己其實更愿意去和孩子溝通。
如果講的事情比較重要,,
就拿出鄭重的態(tài)度來對待,。
不要用暴力對待孩子,冷暴力也不行,。
如果覺得孩子成績不夠好,,
可以告訴他,這還不夠,。
然后一起找方法,,
引導(dǎo)他去找到正確的路徑。
有效的溝通是消除代溝的捷徑,,
多花些時間了解孩子,,
站在他的角度換位思考。
其實,,父母對孩子的信任,,
才是孩子最大的“內(nèi)驅(qū)力”。
絕大多數(shù)的父母,,
都是相信自己孩子很優(yōu)秀的,。
不要羞于表達(dá)自己對孩子的愛,
大膽告訴孩子:“你很優(yōu)秀,�,!�
認(rèn)可他的好,
再陪他一起去把沒做好的部分補(bǔ)上,。
找到平衡點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教育孩子的“平衡點”。
孩子不確定性太強(qiáng),,成長太快,,
父母需要不停迭代自己的認(rèn)知,
才能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尺度,。
教育這件事情上,,不分對錯。
愛也是有平衡點的,。
找到好“溺愛”和“苛刻”的界限,,
不要寵得太嬌慣,也不要過度嚴(yán)厲,。
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
作為家長,
主動去摸清孩子的性格和脾氣,,
對癥下藥,。
偶爾用“激將法”敲打一下,不是不可以,。
但不要心急,,
讓孩子去做那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這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把心里對于“優(yōu)秀孩子”的閥值調(diào)低一點,,
多些耐心陪他成長。
你所交付給他的耐心和贊賞,,
會被時間打磨成鎧甲,。
變成孩子內(nèi)心最堅實的壁壘,
為他擋住成長中的風(fēng)雨,,
守護(hù)他足夠漫長的一生,。
歡迎光臨 煙臺論壇-煙臺社區(qū) (http://xckxqm.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