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分
- 17089
- 經(jīng)驗
- 點
- 威望
- 點
- 金錢
- 兩
- 魅力
- 點
- 金幣
- 元
- 性別
- 保密
- 在線時間
- 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4-2-19
- 最后登錄
- 1970-1-1
|
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本帖最后由 幽林夢竹 于 2018-9-21 12:48 編輯
作者:大魚
前兩天,,閨蜜向我求助:她5歲的女兒最近變得很倔強,,在幼兒園推了小朋友,老師讓她道歉,,她就是不肯,;在家里把爸爸的書弄濕了,,無論大人怎么說,她也不肯說對不起……
“其實,,她也知道自己做錯了,,但就是不肯道歉。你說這怎么辦�,�,?”
閨蜜焦急地問。
我發(fā)現(xiàn),,很多父母和我的閨蜜一樣,,對孩子的不肯道歉非常在意。
不管是家里,,還是公共場合,,都不難看見這樣的場景:家長訓斥孩子,強勢地逼問
“你錯沒錯,?”
“你道不道歉,?”
不論孩子是不是真的錯了,更不管孩子有沒有意識到自己錯了,,仿佛只有他說出“對不起”“我錯了”,,事情才能圓滿解決。
不禁想問:孩子的“對不起”,,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真正需要這句對不起的是誰?是被傷害的那個人嗎,?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我女兒小魚3歲時的一件小事。
小魚有一個特別喜歡的小恐龍,,有一天她帶著小恐龍去朋友夕夕家做客,,夕夕看到也很喜歡,直接就上手要拿,。
小魚一把推倒夕夕,,夕夕摔在地上大哭起來。
我趕緊跑過去,,也來不及管事情的來龍去脈,,就對著小魚吼道:“小魚!快說對不起,!”
結果小魚一聽,,也哭了起來。
我本來就覺得來人家家里做客,,結果搞成這樣,,面子上掛不住,,小魚一哭我就更生氣了,于是堅持要求她道歉:
“你做錯了事情,,一定要道歉,!”
直到夕夕媽媽跑來勸說,我才沒再堅持,。
過了沒多久,,夕夕媽就跟我說:“我發(fā)現(xiàn)你這個人也是真倔啊,那么小的孩子你非要她認錯干嘛,,我剛剛看到小魚把恐龍給夕夕了,,兩姐妹現(xiàn)在好著呢!”
這件小事讓我翻來覆去想了很多次,,我一直在想:為什么我會堅持要求小魚道歉,?
上周日,小魚在小區(qū)門口因為不順心,,哭鬧尖叫,,引起路人側目。我當時感覺非常丟人,,就非常強硬地要求小魚道歉,。
而小魚堅定地說:“你才錯了!”
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我讓她道歉,,并不是我打心底就認為她錯,,而是為了安撫我自己的焦慮——
她的尖叫引起了周圍人的側目,我害怕別人覺得我沒有教育好孩子,。而她的道歉,,能讓我在心理上獲得一點安慰。
而上次,,在她和夕夕發(fā)生沖突時,,我也是為了安撫夕夕媽媽的情緒,化解當時的尷尬,。
其實,,我一直都不是為了糾正她的行為而讓她道歉,而是因為在孩子“犯錯”時,,我會焦慮,,會擔心別人對我的看法。
這種焦慮的背后,,是因為做錯了事說聲“對不起”是一種符合社會規(guī)范,、體現(xiàn)人的素質,、增進人際交流必不可少的行為。
我在用這種成人的標準,,要求我的孩子,。
這對孩子并不公平。
觀察周圍的人不難發(fā)現(xiàn),,總有一些成年人犯錯后竭力狡辯,,即使知道自己犯了錯,心里深感歉意,,但礙于面子,,那一句“對不起”還是無法說出口。
大人如此,,更何況孩子,。
對孩子來說,無論是言語表述,、行為控制,,還是理解能力、道德意識,,都未發(fā)育到足夠的水平,。
“對不起”不是人人天生就會說、就懂得說,、就明白為什么要說的,道歉也需要一邊成長一邊學習,。
根據(jù)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的道德發(fā)展研究,,孩子的道德感在4歲左右才會出現(xiàn)。
也就是說在0-3歲的前道德階段,,孩子按照自己想象的規(guī)則活動,,不能理解別人的或一般的規(guī)則;
即使到4歲后,,學齡前的孩子也更多是在用觀察,、體驗的方式來一步步構建自己對于道德的認知。
另一位心理學家柯爾伯格也認為,,四歲左右的孩子道德發(fā)展處于“前習俗水平”,,意思就是說這個水平下的孩子做出“道德”行為,是為了避免受到父母等成年人的懲罰,,或者是為了博取家長歡心,、得到物質獎勵,而不是因為真正理解了一定的道德準則,。
換句話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我們雖然能看到一些特別講禮貌的孩子,但他們并不一定真正明白為什么要這么做,。
讓3歲以下的孩子去說“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其實都只是鸚鵡學舌;只是一些表面工作的話,,那又為何要如此為難孩子呢,?
我們總是想讓孩子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歉意,但其實,,很多時候,他們卻有自己表達歉意的方式:
比如主動去抱一下對方,;分享自己最心愛的玩具和食物,;甚至是做出一些舉動吸引對方的注意力……
很多時候,孩子知道自己錯了,,卻不肯道歉,,其實是害怕懲罰,。
小雪來軒軒家做客,,兩人打打鬧鬧好不開心,。
可是,,沒一會小雪就哭了起來,,原來淘氣的軒軒用筆在小雪的臉上畫了一個王八,。
媽媽一個勁地讓軒軒道歉,聲音也越來越高,,可是軒軒仍然一聲不吭,。
事后軒軒才說:“如果我認錯,,媽媽肯定會罰我的,,上次也是這樣,,當時她跟我說好好道歉就行,結果我剛說完對不起,,她就非常生氣地罵我:‘我教了多少次不要這樣不要這樣,,你怎么還犯這種錯!’,,然后把我打了一頓,�,!�
很多孩子都擁有這樣的經(jīng)驗:說了“對不起”“我錯了”之后,接下來面對的常常是父母連珠炮似的說教,、辱罵,,甚至是毆打。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明知犯錯,,肯定會絕口否認,拒絕道歉的,。
自我保護是人的正常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