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本帖最后由 韶華舞流年 于 2016-4-6 12:23 編輯
_600_0.jpg (116.39 KB, 下載次數: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4-6 12:22 上傳
在北大讀書的幾年,,我經常覺得缺少志同道合的同伴,。
我是懷著一腔熱血走進北大校園的。拋棄了高中學的理科,,把數學競賽換來的保送機會用在了新聞學院,,只因為我讀高二那年,,發(fā)生了好幾件重要的事情——孫志剛案、SARS疫情,、南都案,。我因新聞媒體推動社會進步的可能性而激動,也因依然遍布荊棘的現實而憤怒,。這種張力讓新聞業(yè)變得極具吸引力:看起來,,這不僅是一條光榮之路,也是一條荊棘之路,。而一條光榮的荊棘路,,對一個青春期的熱血少年來說,大概是一種無法避免的選擇,。
當時我對大學基本一無所知,。只是聽說了一些關于北大人心系家國命運、肩負社會責任的說法,,又聽說清華的傳統(tǒng)是“又紅又�,!保谑歉緵]有考慮過后者,。(當然,,后來發(fā)現,這是一種過于簡化的敘述,。)
我期待著在北大校園里遇到很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在新聞學院里和同學們一起觀察社會、臧否時事,,一起發(fā)掘真相,、推動進步,畢業(yè)之后一起作“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兄弟姐妹,。
我遇到了一些這樣的人,并為之慶幸,。但總體而言,眼前的校園并非我最初想象的那樣,。我看到,,有才華的人很多,勤奮刻苦的人很多,,但關懷社會的人并不太多——或者說,,以我期待的那些方式關懷社會的人并不太多。新聞學院的學生和其他學院沒什么兩樣,,大家都想找一份好工作,,而好工作的重要標準則是北京戶口,。以這個標準衡量,絕大多數市場化媒體都自動被排除在外了,。
在線下生活中,,我是一個溫和、內斂的人,。但在網上,,我習慣于發(fā)表直接而尖銳的觀點。2009年初,,我寫了一篇在學院引發(fā)不少討論和爭議的博文:《新聞學院為什么變成了“房地產學院”,?》。
現在回過頭去看,,這篇博文寫得真是有些愣頭青的感覺——直截了當,,對于我的同學們似乎毫不留情面。博文大意是:已經畢業(yè)的本科同學里面,,做記者的只有1個人,,而在各個房地產公司工作的則有接近10人之多。我認為出現這種情況有很多原因,,比如媒體并不偏好新聞學院畢業(yè)生,,比如新聞學院也有廣告公關等方向,但我認為最主要的是:新聞學院缺乏價值觀教育,,沒有讓學生體會到這個專業(yè)的社會責任,。
在博文的結尾處,我這樣寫道:“我之所以強調新聞業(yè)與房地產,、銀行,、快消等行業(yè)的不同點,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核心價值觀截然不同,。假如我們的新聞教育真的將新聞業(yè)的核心價值觀傳遞給了學生,,那么他們仍然可能選擇進入房地產這樣的行業(yè),但至少,,數量不會這么多,,而且選擇的時候或多或少會觀望、猶疑,,因為從事這些行業(yè),,意味著拋棄自己在大學中樹立的價值觀�,!�
這是一個大膽且很有冒犯意味的判斷,,是直接在價值觀層面區(qū)分不同職業(yè),以及從事不同職業(yè)的人,。它當然充滿了爭議,,但對于我而言,,寫作這篇博文是積累了幾年的困惑爆發(fā)的結果。
那是我在長久的失落之后用痛苦的聲音發(fā)出的疑問:我親愛的北大同學們,,你們?yōu)槭裁床缓臀乙黄�,,去加入那些市場化媒體,去調查黑幕挖掘真相,,去為社會的改革而鼓呼,?那個印在我們畢業(yè)證書上的名字,應該照耀著我們追尋理想主義的步伐,,而不是幫助我們從這個體系中分得一杯既得利益的羹�,。�
從高中時被這個職業(yè)感染的那一刻開始,,理想和悲情就交織在一起,,并且互相促進。而當這種情緒到達一定程度時,,人往往會不自知地變得偏狹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