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jpg (87.84 KB, 下載次數: 2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4:16 上傳
- 03 -
有人問,熊孩子這個問題是不是被過于妖魔化了,,有必要那么針對孩子嗎,?
我們針對的一向都不是孩子,而是“熊”這個屬性,。
我們批評,、探討熊孩子,是為了去掉他身上的熊,,迎來他的蛻變成長,,迎來他敢于擔當之后的氣宇軒昂。
就像當年林肯說,,我消滅敵人的方法,,就是把敵人變成朋友。
熊孩子的熊有時候來自于好奇心,。他們懵懵懂懂的探索這個世界,,會做一些我們看來不合情理的事情。喬布斯小時候就曾經因為好奇把金屬發(fā)卡插進插座,,被電得當場昏過去,,想知道殺蟲劑是什么味道,再次進了醫(yī)院,。
熊孩子的熊有時候源自想引起家長的注意,。他在我們面前晃來晃去,他沒禮貌的插話打斷,,他大喊大叫亂扔東西,,都是因為想表達,,想吸引關注,但該怎么正確的溝通,,正確的應對處理各種場合,,他們還沒有學會。
我們能做的,,就是對有好奇心的孩子因勢利導,,滿足他的求知欲,跟需要關注的孩子真誠溝通,,了解他的想法,,指導他的行為。讓孩子明白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內化成自己的行為準則。我們的耐心會帶來孩子回復的熱情,,我們的溫柔會讓孩子平和而堅定,。
當熊孩子不再熊,他們的成長會給我們帶來驚喜,。
640.jpg (84.45 KB, 下載次數: 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4:16 上傳
- 04 -
把孩子從呱呱墜地養(yǎng)到成人獨立,,是一場持久的戰(zhàn)役,而完成孩子的教育,,是一場長跑接力賽,,家長是第一棒選手,后面是學校和社會,。
我們肩上的責任,,就是要在第一棒打好基礎,開個好頭,。
☞01.言傳身教,,潛移默化
著名主持人楊瀾有一兒一女,,她最重要的育兒理念之一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她說:“做父母并非易事,身教比言傳更有說服力,,別把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實、快樂,,有責任感,,有情緒管理能力,孩子會模仿你的,�,!�
“我覺得對一個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看到母親和父親如此享受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人生,,他們如此地充實,,見到這么大的世界,帶回來這么有趣的故事,,而且他們能夠在孩子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一些指導,。”這也是她家庭教育中最看重的一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
把孩子的房門一關,告訴他好好寫作業(yè),,父母自己在外面玩游戲看電視,。
教育孩子打人是不對的,為了懲罰他,,把孩子打了一頓,。
跟孩子說你以后得成功,我年紀大了就這樣了,。
教育并不是我們對孩子單方面的要求和期許,,不是“我做不到的,希望你來完成和實現”,。它應該是我們和孩子一起共同出發(fā),,共同到達。
我們很少能靠教讓孩子學會什么,,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我們在做,,孩子在看,在模仿,。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唯有我們以身作則,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教育,。
☞02.制定規(guī)則,,獎懲分明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現在還不能完全聽懂話,,長大點兒再教也不晚,。實際上,根據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兩歲前后就可以開始給他們立規(guī)矩,,用他們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來養(yǎng)成習慣。
張柏芝上《天天向上》節(jié)目的時候,,曾經聊到自己是怎么教育兩個孩子的,。比如帶他們去玩具店,,會讓他們自己挑選,孩子選了很多的時候,,張柏芝會告訴他們,,只能選一個最喜歡的作為禮物,因為人不可能擁有所有想要的東西,。
讓兩個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玩具——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自主性,。
告訴他們每次只能選擇一個最喜歡的——制定規(guī)則并明確。
跟他們說明在生活中人不可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必須學會選擇和愛惜——解釋規(guī)則,,讓孩子理解規(guī)則背后的道理,。
這是一個關于規(guī)則的正確做法,寵愛孩子,,但不溺愛,,建立家長的威望,也尊重孩子本身,。
規(guī)則必須有,,要清晰明確,全家一起遵守,。獎懲分明,,堅決執(zhí)行。
孩子做對了事情,,該有的表彰一定要有,。可以累計幾次買下他一直想要的童話書,,也可以是及時的口頭表揚:“你今天一天都沒吃零食,,做得真棒,以后也要繼續(xù)加油啊,�,!�
違反了規(guī)則要讓孩子明確知道他錯了,錯在哪里,,讓他承擔相應的后果,。吃飯時間不吃飯,后果就是過了飯點就沒有飯吃,,會挨餓,,撕壞了書,,后果就是要用膠帶把書重新粘好,。這些是做錯事的結果和相應的彌補,是為了讓孩子認識錯誤并且改正錯誤,,一切都是為了良性的轉化,。
☞03.教會孩子承擔責任
知乎上看見過一個故事,,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小女孩坐火車,小女孩沒怎么坐過火車,,覺得悶,,哭著吵著要下車,媽媽先是耐心的安撫她,,等她平靜下來跟她說:“你看你剛才哭了,,把周圍的叔叔阿姨都吵到了,是不是做得不對�,�,?”小女孩點頭承認后,媽媽說:“跟叔叔阿姨道個歉吧,,因為你打擾了他們,。”于是小姑娘跟大家道了歉,,大家也都紛紛回以微笑和“沒關系”,。
這位年輕媽媽的處理方式讓人覺得真誠而溫柔,她教會了孩子為他人考慮,,為自己承擔責任,,而不是用孩子這個身份作為說辭來推卸開脫。
孩子蹣跚學步跌跌撞撞的時候,,我們告訴他們路要慢慢走,,看好路,不是捶地捶桌子教會他怨這個壞那個壞,。
孩子顧著玩沒寫完作業(yè),,不是幫他找理由應付老師甚至代寫,讓他自己去面對老師的教育批評,,之后幫他學會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當孩子學會為自己選擇帶來的結果負全責時,他就真正的長大了,。
人生路漫長,,我們沒法一直背著抱著孩子走,代替他承擔所有的責任,,教會他前行,,看著他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讓孩子學會擔當和成長,,才是我們能給予的真正的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