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分
- 22958
- 經驗
- 點
- 威望
- 點
- 金錢
- 兩
- 魅力
- 點
- 金幣
- 元
- 性別
- 保密
- 在線時間
- 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4-7-18
- 最后登錄
- 1970-1-1
|
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2017年5月26日,招行股東大會上,,有股東向招行董事長李建紅、行長田惠宇建言:
“我認為招行的管理層是國內銀行業(yè)最好的管理層,,招行應該受了富國銀行的影響,,其實我們比富國銀行還好,那邊一百多年這邊才30年,。年報比較真實,,管理層一直不追求短期的利益,不投機,。這是我持有招行的最主要理由,。我有一個建議是可否每年給股東寫一封信,優(yōu)秀的管理層可以把優(yōu)秀的管理文化傳承下去,�,!�
好銀行有好股東!這位來自南山區(qū)的招行股東對招行,、對國外的標桿銀行,、對銀行業(yè)有深刻的認識和見解。關于招行與富國銀行的比較,,本人在前段時間寫過一篇《招商銀行是中國版的富國銀行嗎,?》,接著第二個問題談一談:管理層是否應該每年給股東寫一封信,?怎么樣寫好致股東的信呢,?
鄉(xiāng)下休假,資料調取不易,,筆者就目力所及和能夠記取的一些素材談一談:
1,、為什么要給股東寫信?
一言以蔽之:
宗教,、種族,、國家、法律,、公司,、金錢,以及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等等,,都是故事,。人們因為相信這些虛構的故事,而團結在一起,,并完成了現在幾十億人的全球分工協(xié)作,。而致股東的信,,正是企業(yè)大佬講給股東,講給員工,,講給社會的一個關于信心的故事——跟著我,,沒錯。
———赫拉利《人類簡史》
2,、給股東的信寫好了,,能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巴菲特的故事就不用說了,。用媒體人張翼的話說:“他的致股東的信無疑是大家關注的熱點,,每年的致股東的信都被無數人翹首盼望,一經公布,,很快就會被翻譯成中文,,各種分析,各種亢奮,,仿佛發(fā)出的都是金幣碰撞的聲音,。
之所以說巴菲特是最擅長寫股東信的董事長,是因為他年年寫給股東的信都成為許多商業(yè)巫師的圣經,,總能給商業(yè)人士帶來巨大收獲”,,有鑒于此,羅伯特•哈格斯特朗提出“巴菲特給我們人生道路的前行之旅提供了一幅關于投資的智慧地圖”,。
另一個寫信的高手是“經營之神”韋爾奇,。韋爾奇知道很少有文檔能像他的致股東那樣受到社會各界細心地審閱,并且他認識到對企業(yè)熱心的任何大眾媒體正熱盼信的發(fā)布,。韋爾奇每年一月都要花費半個月的時間來構思這封信。
從八十年代末起,,通用公司的年報致信逐漸成為傳播他商業(yè)思想和管理戰(zhàn)略的重要講壇,。他的重要的管理思想,如“數一數二(number one,numbertwo)”,、“無縫隙(bloundarylessness)”以及“速度,、簡化、自信(speed,、simplicity,、self-confidence)”都是首先通過致股東信進行推介并逐步傳播**的。
在他的致信中,,還有許多流傳甚廣,、影響深遠的名言警句,比如:領導者的職責是“傳播思想,、分配資源,,然后讓開道路”,;再比如,在致信中,,他打過這樣一個絕妙的比喻,,公司就像是一棟樓房,地板好比組織的層級,,房屋的墻壁則如同公司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障礙,。
亞馬遜的老板貝索斯也是寫信高手,1997年他致股東信中提到的“專注長期,,專注客戶”被尊奉為美國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核心價值理念,,為此,有業(yè)內人士認為“京東和亞馬遜之間,,僅僅隔著一紙致股東的信”,。
給股東寫信較有影響的國內企業(yè)大佬不多,馬云是其中的鳳毛麟角,,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搜索他于2014年阿里上市前在更新招股書中的致股東信,。
國外標桿銀行的掌舵人都有向股東寫信的習慣,如花旗銀行CEO高沛德,,如富國銀行原董事長約翰•斯坦普,,而摩根大通銀行董事長兼CEO杰米•戴蒙不僅每年寫上30多頁的致股東信,還要求他的每一位“班子成員”(首席運營官,、首席財務官等)都寫上一封,。相形之下,國內銀行業(yè)的董事長和行長還沒有這個意識,,或者不寫,,或者簡單地寫個董事長(行長)致辭。
3,、怎么樣給股東寫信——富國銀行董事長兼CEO的致信“示范”
筆者通讀了10多年來(2000-2016年)富國銀行董事長兼CEO的致股東信,,感覺讀來別開生面,有幾個方面的做法和特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是作為與股東及利益相關者的重要溝通工具,,富國銀行董事長對致辭高度重視,,并形成了固定的體例。
每一年的年報都有一個主題,,都有一個董事長致股東的信,,而且占到年報的篇幅都是8頁,其中有一頁是制式標準統(tǒng)一的成績單,,成績單中的經營指標科目設置科學,,基本上滿足了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所有價值訴求和利益關切,同時指標科目多年來保持完全一致,,便于比較,,一目了然,。
二是不追求語言的對仗、排比(可能西方的語言本身就做不到這些),,而更多的是思想的閃光,。
這種拉家常式的娓娓道來讀起來感覺有點散,認真讀下去卻覺得有跡可循,、層次分明,,信息量很大,不乏連珠妙語,。
比如2015年的年報致辭中有這么幾段話:
“自1852年富國創(chuàng)立至今,,企業(yè)文化一直是我們持續(xù)關注的焦點。這個文化的傳承可以追溯到淘金時代,,當我們還在用馬車為信賴我們的客戶拖運金錢和其他貴重物品時,,我們就樹立起一以貫之的信念:‘我們所提供的是精心、熱誠和基于人性的服務’”,。
“文化的建立和培育歷時漫長,。我的啟蒙教育來自明尼蘇達州中部一個小鎮(zhèn)的農民家庭,那段歲月教會我:最好的收成只會來自日復一日的辛勤播種,、培植和澆灌,。富國銀行也是如此,今天我們享有的文化來自于我們的前輩,,經過一場內戰(zhàn),、兩場世界大戰(zhàn)、大蕭條,、大危機的洗禮,,這些經歷都鮮活地保存在我們的記憶里”。
《蒙田文叢》所言:“我熱愛的演說是簡單,、自然的演說,,紙上寫的與嘴里說的一樣,一種饒有趣味且堅強有力,、扼要且簡練的演說,不過分講究與梳理,,盡管激烈且直率”,,大概倡導的就是這種文風。
三是面向股東,,卻凸顯強調社會責任,。國內銀行年報的扉頁刊登的大都是“董事長(行長)致辭”的內容,像是寫給全社會的一封信,,股東價值只體現為整個文稿的一小部分內容,。而富國董事長寫給股東的信,,卻一再強調和凸顯了社會責任。
比如,,住房按揭貸款是富國銀行的一大主體業(yè)務,,面對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沖擊,在每年的年報致辭中,,富國銀行董事長約翰•斯坦普都要拿出很大的篇幅,,不厭其煩地講述他們是怎么樣竭盡全力幫助按揭客戶怎么樣保住他們的房子,不出現房產因貸款逾期而被銀行處置的情況,。
再比如富國銀行一直鼓吹他們是一家美國“本鄉(xiāng)本土”(hometownAmerican company)的社區(qū)銀行(community bank),在每年的年報致辭中,,富國銀行董事長都要提到他們?yōu)樯鐓^(qū)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杰出貢獻,包括向社區(qū)的非營利組織捐款多少金額,,富國銀行員工提供志愿者服務多少工時等等,,當然,為了照顧股東的感受,,導入語一般都是這么寫的.
“由于2011年的收益再創(chuàng)新高,,富國銀行得以在捐贈非營利組織和義工志愿服務方面有非凡表現”。
為了凸顯和強調企業(yè)的社會責任感,,富國銀行在發(fā)布年報之外,,每年還同時發(fā)布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為了講好“富國故事”,,他們從2014年開始,,在富國銀行官網上開辦了一個在線的電子雜志《富國銀行的故事》,在富國銀行董事長的年報致辭中,,他引述這些故事“和大家分享我們服務客戶,、社區(qū)的點點滴滴”,并常常推介閱讀他們的社會責任報告,。
四是宣揚價值觀,,而不是渲染經營業(yè)績。富國銀行編印了一本名為《富國的愿景與價值觀》的企業(yè)文化手冊,,富國銀行把它掛在官網上,,并制成41頁的小冊子分發(fā)到每個員工手上,做到人手一冊,、隨身攜帶,。每個主題都圍繞這些愿景、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并在富國銀行董事長的致辭中大段大段地引述其中內容,,或者作出深入闡釋。
以2012年的致辭為例,,通篇函件從“新的機遇,,不變的愿景”點題,,首先一段題記式的東西:
“驅使我們每天清晨醒來的動力,是為了幫助客戶實現財務成功,,并滿足他們所有的金融需求,。富國銀行之所以能夠盈利,是因為我們能專注于客戶服務,,而不是別的什么原因,。對富國銀行來說,這個久經考驗的愿景高于一切,。我們不會本末倒置,,也不會把馬車放到馬的前面”。
然后再恰到好處地引入“不俗業(yè)績(outstangingresults)”,對業(yè)績的介紹部分,,字里行間洋溢著非常強烈的自豪感,,但都是敘述式的語言,不會有一大堆的溢美之詞和修飾之語,,讀完全文,,感覺這些業(yè)績的取得就是堅持價值觀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結果,。
國內外銀行發(fā)展環(huán)境千差萬別,,業(yè)績比較見仁見智,給股東的信怎么寫自不必一概而論,,更無須“言必稱希臘”,,只是某些銀行的年報致辭過于拘謹和古板,有些老套,,讀起來讓人昏昏入睡,。
竊思如果某家銀行大佬仿效富國銀行董事長的寫法,或許能給人眼前一亮的小清新,。只是“言為心聲”,,看似一封普通的致辭或信函,反映的是理念的差異,,要寫好可能也要花點心血和功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