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從得知懷上孩子的那一天開始,準父母就開始有無數(shù)的遐想,、期盼、緊張和忙亂,,想著自己的孩子會是怎樣一個人,,是更像爸爸一些還是更像媽媽一些,性格脾氣是否會遺傳父母,?期盼他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會一帆風順,,能夠在不少方面超越父母;擔心著日益惡劣的環(huán)境會影響到他的生長和發(fā)育,,想象著該如何呵護他的成長而手足無措……伴隨著孩子的出生,,自己業(yè)已形成的生活和工作習慣一下子亂了套,甚至還要放棄很多自己喜愛的事物,,而且似乎看不到“熬出頭”的希望,,心中的失落感也常常是有的。
養(yǎng)育孩子確實非常辛苦,,但其中也有無盡的樂趣,。看著孩子一天天成長,,學會把頭抬起來,、學會翻身、學會爬行,、學著走出人生的第一步,、喊出第一聲的爸爸或媽媽……其中的成就感也是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替代的。如果還能做一個有心人,,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注意學習和轉變自身的育兒觀念,,努力去理解孩子一言一行背后的意義,嘗試著從孩子的視角來觀察,,來感知孩子,,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就是自己的老師,孩子可以把我們重新帶回童年,,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意大利著名精神治療師,、哲學家皮耶羅·費魯奇與眾多父母一樣,也有著對育兒生活焦頭爛額的體驗,。他的著作《孩子是個哲學家》一書,,用及其敏銳的目光,發(fā)現(xiàn)了為人父母者在繁瑣的育兒生活背后所存在的各種問題,,指引人們應該如何去做,,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
期望和理想
如前所述,,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似乎是情不自禁的。和別的孩子碰到了一起,,總是期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比對方要強一些,,小的時候是長相、身高,、體重,、肢體的靈活程度;稍大一些是說話,、背誦,、在眾人面前的表現(xiàn);上學之后是考試分數(shù)和成績,、競賽和獲獎情況,,等等。父母期待著自己的孩子陽光開朗,、見人會打招呼,、熱愛分享、為人大方,、能化解大人逗弄的尷尬,、聰明伶俐,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害羞,、小氣,、遲鈍、有攻擊性時,父母就會覺得失望,、“沒面子”,。
因為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期待,所以就會想方設法去實現(xiàn)它,。在孩子還在娘胎的時候就給他聽莫扎特的音樂,,期望培養(yǎng)與他的音樂敏感度和藝術細胞,為將來成為藝術家做好鋪墊,;購買了很多如何指導孩子成才的書籍或寶典,,學著按照書上所說的步驟去訓練孩子;給孩子買了很多的繪本,、玩具,、積木、繪畫和書寫的工具,,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關注這些方面的內容,,利用一切機會進行智力開發(fā)。
但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情況:你費盡心力為孩子準備的那些場景,、那些游戲等,,孩子根本就不感興趣,。比如說你想帶他到離家不遠的廣場上去走走看看,多接觸一些不同類型的人,,他卻在從出門到廣場的道路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一群勤奮工作的螞蟻或飛過樹枝的麻雀,路邊的一些碎石子或一座小沙堆,,落在地上的樹葉或干枯了的樹枝,,都能吸引他的目光,并在這些物品的身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探究,。比如說你想讓他做體操以鍛煉他的肢體協(xié)調能力,,但他一點也不愿意去做,當你強迫他的時候,,還會發(fā)出強烈的不滿的叫聲,。等等。
家長之所以會有如此多的期待,,一方面是因為爭勝好強的心態(tài),,總以為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優(yōu)秀,有與生俱來的天賦,,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其培養(yǎng)成人上人,;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過度相信那些所謂的“早教理論”,認為孩子的大腦是一座富含其妙潛能的富礦,只有加強早期開發(fā),,才有可能見證奇跡,;還有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遺憾,,有很多理想未能實現(xiàn),,希望通過對孩子的養(yǎng)育,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這其實是一種心理上的寄生狀態(tài),。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它自身的規(guī)律和節(jié)奏,,如果外界的干涉太多,,將其成長的節(jié)奏全部打破,孩子就會無所適從,。父母的各種期待和理想,,都與自身給孩子不恰當?shù)亩ㄎ挥嘘P,如果父母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自己無法控制他的成長過程,,因此而盡量少地給孩子這些期待和理想,父母自己就會在育兒的過程中,,更多地享受生活這種簡單的快樂,,會減少很多焦慮和憂愁。 洞察與改變
和孩子在一起,,時時刻刻都會有各種故事發(fā)生,,如果你能夠留意這些故事,洞察這些故事背后的秘密,,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為自己打開了一扇窗,讓自己看到許多原來被自己所遮蔽的很多事情和行為,,這不僅會影響到育兒策略的調整,,更會促進自身行為的改變。
不妨來看看發(fā)生在費魯奇和他的孩子之間的故事吧,。
故事一:一支新筆
埃米利奧盯上了我的一支新筆,,他問我:“爸爸,這個給我行嗎,?” “是的,,你可以……” “謝謝你,爸爸,�,!� “……如果你好好表現(xiàn),,不調皮搗蛋的話�,!� “噢,,好吧,那不必了,�,!卑C桌麏W回答,怏怏地離開了,,不再對那支筆感興趣了,。
這個情形在每個家庭都上演過吧?而且是經常上演,。我們明明答應了孩子的要求,,卻要附加上一個條件,而這個條件往往是他們不喜歡的,。比如:吃光這碗飯,、考試前進幾名、不再吃零食,。
在孩子的面前,,我們是多么地討厭啊,!孩子就像是一面鏡子,,把我們內心丑陋的樣子照射出來了,我們第一次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是這樣的人,!
故事二:洗頭
埃米利奧抗拒洗頭,,他們先后用了勸說,、解釋、威脅,、預言的方式說服他,,都不管用。用埃米利奧最喜歡吃的食物來引誘,,告訴他洗了頭可以吃這些,,無效;由爸爸媽媽陪著一起洗,,并帶上自己的玩具,,不行;對埃米利奧說“不洗頭會長蟲子”的,,他還是不同意洗頭,;用威脅的語氣說“每個人都有不想做的事情,,但必須得做”,依然無效……
埃米利奧為什么強烈抵制洗頭呢,?費魯奇和他的妻子不再強迫他,,而是開始關注埃米利奧的需求,很快原因就找到了:他害怕水會弄進他的眼睛里,。解決了這個問題,,埃米利奧接受洗頭了。
在我們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否也經常遇到類似的情況,,你希望孩子做某件事情,但無論采取怎樣的措施,,孩子都堅決不從,,把你給煩的火氣直冒,如果一時控制不住,,還會使“戰(zhàn)斗”升級,。問題是,你在光火的時候,,想到過,、關注過孩子的需求嗎?
哲學與成長
從呱呱墜地起,,兒童就開始用自己的各種感官來探索這個世界的奧秘,。學會說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同時也是表達自身哲學思考的開端,。兒童哲學具體就體現(xiàn)在對自然界和人類現(xiàn)象各種困惑的發(fā)問之中,,如果我們用心去品味,就會感受到這些問題背后所閃爍著的兒童智慧的光芒,。
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常常會表現(xiàn)出對某一事物的關注。比如玩水,,這些流動的,、透明的、似乎可以被捉住但又很容易溜走的液體,,意味著什么,,這種流動是否與從早到晚的時間的流逝有共同的特點,那時間又是什么,?我們可以把水盛在一個容器中,,是否有容器來儲存時間,我們能抓住時間不放嗎,?
孩子腦海中類似這樣的問題很多,,有的孩子講了出來,,希望和家長一起探討,就像埃米利奧希望和費魯奇探討“靈魂”那樣,。有的深藏的孩子的心中,,他希望通過自身的行動來尋找答案。作為家長,,首先要理解孩子,,要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承認孩子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有自己獨特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思維方式與精神世界,尊重孩子的哲學生活和精神世界,,用孩子的哲學觀看待他們的世界,,體驗他們的喜怒哀樂。其次要保護孩子,,善待孩子的精神萌芽,。家長要充分意識到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有哲學思考,就能提出哲理性的問題,,包括哲學的本質問題,,并做出許多哲理性的解釋,家長不能以一種優(yōu)越的態(tài)度凌駕于孩子之上,,認為孩子缺乏對周圍現(xiàn)象的理解力,,從而低估孩子的能力。應該采取多種方式幫助孩子進入引人入勝的追尋境界,,來探求問題的可能解釋,。要善于利用故事來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次是要向孩子學習,,善于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麻木不仁,體驗兒童內在的精神品質,,保留一份敏銳的童心,。 ------文章摘自-山東厚樸教育裝備網-厚樸資訊-幼兒園教育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