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124977171.jpeg (65.98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9-11 22:20 上傳
據(jù)加拿大《帕斯新聞》報道,,加籍華裔巴爾特•李先生最近在溫尼伯湖畔開了一個名為“高級中式英語”的培訓班,。該班專門為到中國從商的人士而辦,,培訓內容包括中式英語的特點、中式英語的使用,、中式英語的價值等,。目前已有學員20人,其中有5人來自美國和英國,。每期4星期,,約30課時,,學費2000加幣。李先生對培訓班的前景充滿信心,;他說,,“當中式英語風靡全球時,這類培訓班將會越來越多,�,!�
中式英語也稱中國英語(Chinglish),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國別變體,。中國著名英語專家汪榕培先生在1991年發(fā)表的論文《中國英語是客觀存在》中曾將中式英語定義為:中國人在中國本土上使用的,、以標準英語為核心的、具有中國特點的英語,。他認為,,中式英語是英語國家使用的英語跟中國特有的社會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是一種客觀存在。
中式英語的存在對英語本身也是一種貢獻,;它不但豐富了英語的內容,,還擴大了英語的影響范圍。最近10年,,中式英語在中國本土非�,;鸨议_始走向世界,�,?偛课挥诿绹鴬W斯汀市的“全球語言監(jiān)測中心”(GLM)從全球視野和英語發(fā)展的角度給予了中式英語熱情洋溢的高度評價。
該中心主任保羅•佩亞克先生曾聲稱:中式英語正在促使英語產生深刻的變革,,大量的漢語詞語進入英語,,成為英語新詞語最主要的來源,比率可達20%,,超過任何其他來源,。他對中式英語的發(fā)展前景持樂觀態(tài)度。美國“教育服務考試中心”(ETS)的執(zhí)行副總裁沃爾特•麥克多納先生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采訪時曾說:“如果中式英語越來越多的出現(xiàn)在學術界和高等教育中,,ETS將把中式英語融入托�,?荚囍小,!彼J為托�,?荚噾鎸嵉胤从硣H英語的變化。
由漢語拼音而來的中式英語詞語正慢慢地進入到國際社會,;這種有趣的語言現(xiàn)象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2010年,英國《經(jīng)濟學人》雜志曾刊登了一篇有關中國男女人口比例失調的文章,,這篇文章在提及一些男性大齡青年的時候,,用了“guanggun (光棍)”一詞,。2013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網(wǎng)站報道中國大媽令金價上漲的新聞時,,用了“dama(大媽)”一詞,。同年英國廣播公司(BBC)更是做了一期節(jié)目詳細解讀“tuhao(土豪)”的來由及用法。美國在線俚語網(wǎng)站《城市詞典》(Urban Dictionary)更是收錄了中國社交網(wǎng)絡上走紅的“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會死)”,、“you can you up (你行你上)”,、“no can no BB (不行就別瞎嚷嚷)” 和“You ask me,me ask who,?(你問我,,我問誰?)”,。
前不久,,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雙語詞典項目經(jīng)理朱莉•克里曼女士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tuhao”、“dama”和“hukou(戶口)”等中式英語詞語已經(jīng)在《牛津英語詞典》編著者的關注范圍內,。無獨有偶,,美國《韋氏新國際詞典》的編著者最近也開始關注中式英語詞語,并考慮在更新中把一些有生命力的詞語加入詞典之中,。十分有趣的是,,英國《衛(wèi)報》在本世紀初對“guanxi(關系)”一詞曾津津樂道,認為它是中國文化最強大的力量之一,。后來,,此詞甚至被收錄進了英語國家的商學院教材《規(guī)則與網(wǎng)絡》中。
有“英語世界的金科玉律”之稱的《牛津英語詞典》目前已收錄近250個中式英語詞語,,包括“Maotai(茅臺酒)”、“ganbu(干部)”,、“feng shui(風水)”等,。一些有影響力的中式英語,如“paper tiger (紙老虎) ”,、“l(fā)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已成為標準英語,,并被收入權威的英語詞典。有關專家表示,,像這種具有神韻的中式英語還在不斷地增加中,。值得一提的是,由美籍華裔著名劇作家黃哲倫先生創(chuàng)作的舞臺喜劇《中式英語》更是讓中式英語名氣飆漲,。
然而,,有些人認為中式英語是一種有著不同錯誤形式的畸形英語,,不僅難以登上大雅之堂,還削弱了人們交流的順利進行,。對于中式英語,,他們采取了嘲笑、指責甚至排斥的態(tài)度,。
中式英語存在著語言上的偏差和謬誤,,但并不是它的主體特征。有關專家認為:偏差和謬誤的根源主要與語言和文化這兩大因素密不可分,。在語言方面,學習者和使用者往往由于對英語的詞匯,、語法、語用等理解不透徹, 并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將漢語的規(guī)則和習慣直接套入英語中,;在文化方面,學習者和使用者由于對英語國家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不了解,加上漢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也在潛移默化中對其英語的學習和使用產生干擾作用。正是這兩大因素導致了中式英語出現(xiàn)偏差或謬誤,。此外,,機器翻譯、網(wǎng)絡搞笑等也會造成這種偏差或謬誤,。所有這些都是人們對中式英語持負面評價的主要原因,。
對此,中國著名學者周海中先生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采訪時曾指出:人們應當以寬容,、客觀和理性的態(tài)度對待中式英語,,而不是指責和排斥它�,!拔锔偺鞊�,,適者生存”這一生存法則對中式英語同樣適用;不過它的優(yōu)勝劣汰,,也需要給以正確的引導和科學的調節(jié),,這樣才有利于語言的健康發(fā)展和人們的溝通交流。他認為,,學生應該學習現(xiàn)行的標準英語,;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正確使用英語;有關部門應該協(xié)助規(guī)范中式英語的運用,。
總之,,隨著中國國力日漸強大和對外交流日趨頻繁,作為英語國別變體的中式英語也逐漸走上了世界舞臺,,已讓人不可漠視,。可以相信:中式英語會不斷完善,其影響力會進一步增強;它將成為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作者為加拿大麥吉爾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后 劉光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