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分
- 80251
- 經(jīng)驗
- 點
- 威望
- 點
- 金錢
- 兩
- 魅力
- 點
- 金幣
- 元
- 性別
- 保密
- 在線時間
- 小時
- 注冊時間
- 2008-2-21
- 最后登錄
- 1970-1-1
|
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我喜歡這樣的窗戶,仿佛四季的變換,,晝夜的更替都能聽得見,。窗外是青春演繹的舞臺,相逢和散場,,歡笑和眼淚,,都沉默在雨過濕滑的石板地上。窗里是柴米油鹽的日子,,云卷云舒,,花開花落,都在跌跌撞撞的皺紋里忘卻,。
這是浙大華家池校區(qū),,三層小樓的窗戶,早晨會聽見學生嘰嘰喳喳邊走邊討論的聲音,,夜晚則能聽見下夜自習后雨中稀疏的腳步,。對于這里,,我只是個過客,用過客的心情去體味浙大,,像華家池里的湖水,,風來起皺。
1952年,,浙江大學被拆分成多個單科大學,,華家池校區(qū)則是當年的浙江農業(yè)大學。更早的追溯,,可見于華家池邊的一塊碑文:華家池,,華池之名,始于明初,,有華姓者居于此而得名,。1934年春, 浙江大學農學院自筧橋遷此建院,。一九三七年夏,,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農學院內遷 貴州湄潭,。一九四五年抗戰(zhàn)勝利回遷,,校舍全毀。一九四六年始,,于池周筑石坎,,添景增綠。今水面計八十四畝,,水深均二米,。校園環(huán)繞華家池,環(huán)境優(yōu)美,,風景宜人誠學府中罕有,。
華家池被浙大人稱作“小西湖”,意味環(huán)境優(yōu)美,,景色宜人,。但華家池是安靜的,無論是清晨還是黃昏,,在一墻之隔的校園外,,車來車往,川流不息,。華家池則靜如水墨,。任一池春水,染綠岸邊的楊柳�,!叭趿鴱娘L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睍r值陽春三月,,飽滿向上的柳枝層層泛綠,由淺入深,,爭相播報春天前進的腳步,。
幾場春雨,池內水面漸高,,散落一地的花序,,漂浮在濕潤的泥土上,一腳踩下去,,仿佛能聽見泥土喝飽了的聲音,。順著綠葉掩映的小路走下去,豁然一個亭臺在一片紫色野花中出現(xiàn)在眼前,。繁花披滿山坡,,通往亭臺的小路被打落的紫色花瓣掩蓋�,!按郝酚晏砘�,,花動一山春色。”一曲悠揚的葫蘆絲從亭臺里下悠揚升起,,搭乘著萌動的春風傳向遠方,。丘下的小路上,一老一少牽著手,,散步在花草掩映的小路上,。孩童手里的蒿子,,隨著他一淺一深的腳步上下跳動,,仿佛快樂的哨聲。
順著湖邊漫步,,左轉,,把一池春色拋在身后。映入眼簾的,,是浙大教職工的住宅區(qū),。浙大的教工樓,古老而靜謐,�,;覊t瓦,5層小樓掩映在層層綠意中。有柴扉,,有結滿果子的樹,,有盛放在家門口的玉蘭,自行車穿梭在窄窄的小道上,,聽見“叮鈴鈴“的聲音,,叫醒慵懶的春天。
奶奶抱著孫子站在路口,,向上班去的媽媽擺手說再見,,鄰居見了,逗起可愛的孩童,。一切仿佛回到二十年前,,敞開的院子,來往的近鄰,,單純的歡笑,,簡樸的生活,這里似乎靜止了時光,,每個人都用最簡單的心情,,享受最簡單的生命。
路的另一邊,,是一排小別墅,。紅瓦尖頂,莊重而不張揚,。每一戶人家都將自己的院落裝扮的各有特色,。這戶人家,庭院似歐式風格,,充滿情調的遮陽傘,,滿園高高低低的綠植,白色的鳥籠,,點綴在空中,。我猜想這家主人一定在屋里喝咖啡吧,抑或長長的桌子上放滿水晶燭臺,,幾片涂滿奶酪的面包片,,或許女主人還穿著齊地的睡衣。這8幢小別墅,,牌號“小二樓“,,住著多位院士。一支紅杏從墻頭探出腦袋,,莊重古樸的院士樓也春意盎然,。
回煙多日,,我仍能不經(jīng)意的想起華家池的小樓,如今四月臨近,,華家池大概已經(jīng)繁花似錦,,五彩斑斕。那扇飄忽著紗簾的窗子,,大概已經(jīng)見證著許許多多和我一樣的過客,,感嘆著華家池安寧的美。有著無限的遐想和各樣的故事,,在每個人不同的心境里,,它在用它的方式,記載歷史,。
浙江大學玉泉校區(qū),,是最早的浙江大學前身,成立于1897年,,前身是“求是學院”,。如今,浙江大學的�,;铡扒笫曲棥本褪怯纱硕鴣�,。據(jù)說老鷹在生命30年之后,喙,、爪刺,、羽毛都已老化,他要么默默等死,,要么選擇兩年多痛苦而漫長的蛻變重獲30年的新生,。浙大選擇老鷹作為校徽,,大概和他長達兩年多的西遷有著密切的關系,。 1937年8月,“松滬戰(zhàn)役”失利,,民國政府西遷,。國立浙江大學師生在著名地理氣象學家、教育家竺可楨校長率領下,,懷著“教育救國,,科學興邦”理想,,踏上漫漫西遷路程,,歷時兩年多,穿越江南六省,,行程2600公里,,于1940年抵達貴州遵義,、湄潭、永興,,堅持辦學七年,,譜寫了一部偉大的“文軍長征”史。
2600多公里,,比從煙臺到杭州來回的路程還要多,。浙大西遷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保護《四庫全書》的轉移,。竺可楨受民國教育部的委托,,將一部《四庫全書》140箱,成功轉移至貴陽黔靈山公園北的地母洞存放,。在生活極其艱苦的歲月里,,竺可楨校長倡導“求是精神”,他們胸懷報國之志,,陋室棲身,,儉餐淡食果腹,創(chuàng)造了累累教學可研成果,。使浙大崛起成為著名高等學府,,并享有“東方劍橋”的美譽。 玉泉蒼老的松樹,,已經(jīng)爬滿蔥綠的青苔,,像是在敘述著這座大學偉大的歷史。圖書館前的竺可楨老先生的銅像,,在江南細雨中依舊挺立,。他不算高大,但堅韌挺拔,;他不張揚,,但目光堅定;他面容謙和,,但精神高遠,。那些滄桑和艱辛,被許許多多前來瞻仰的人祭奠,。他目送來來去去的學子,,浙大已經(jīng)重生。
玉泉坐落在山腳下,,遠遠望去,,蒼山連綿,,碧波一片。泉水從山澗緩緩流下,,在校園里匯成一個池塘,。溪水清澈見底,有碧荷已露尖尖角,,蜻蜓好像還沒睡醒,。 玉泉校區(qū)現(xiàn)在是浙大理工科學院聚集地,然在拐角處發(fā)現(xiàn)一張海報,,頓生欽慕之情,。這是張報告會的通知,主講人是個美女,,而且青春朝氣,,但見介紹,30幾歲的年紀已是博士,、碩導,。江山代有才人出,浙大不朽,。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相關帖子推薦
|
記一場春天的旅行,!旅游頻道四月份征文迎春開啟!
編輯
|
退去冬天的厚重,,春天邁著輕盈的腳步來了,,百花盛開,春意盎然的季節(jié),,最適合旅行了,!溫暖的陽光,和煦的春風,,帶我們邁向新的生活起點~不知你在陽光明媚的午后,,是否會想起那年那次春天的旅行,無論你收獲的是春天的美景,,還是屬于春天的美好心情,,春天的旅行,總是會給我們留下美好的記憶,。煙臺論壇四月份旅游征文——記一場春天的旅行,,火熱開啟!更有羅山門票,,羅山景區(qū)住宿,,精美雨傘等你來拿!速速來記錄你的春天吧~
凡參加活動的網(wǎng)友帖子都有機會被推薦到論壇首頁,,獲得經(jīng)驗金錢獎勵哦~
另附:[/backcolor]從2015年4月份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