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心理學的朋友最近聊起她的育兒經(jīng),,她給我們分享了她兒子幼兒園的一件趣聞,小編覺得頗有意思,。
話說他上中班的兒子馬馬有一次參加全幼兒園的繪畫比賽,,孩子們的畫還要在家長開放日展覽。結果他兒子一副巨丑無比的畫被不少家長拍下來放到了網(wǎng)絡上,,引致一波又一波的哄堂大笑,。
說實話,孩子的畫也不是如何荒誕,,而只是反映了那個年齡段孩子的畫畫水平,,但這么一副“誠實”的畫,跟其他小朋友在家長幫助下完成的或漂亮或好看的畫作的相比下,,孩子的畫才那么的丑陋不堪,,引人發(fā)笑。
后來比賽結果出來了,,毫無疑問馬馬的畫墊底了,,但孩子卻沒有沮喪,為什么呢,?因為媽媽說了,,說這是出自心靈的畫,那些畫家為什么能出凡脫俗,,就是因為跟別人的不一樣,。
55555555555555555555.webp.jpg (149.5 KB, 下載次數(shù): 7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0-28 11:46 上傳
這個媽媽為什么要讓孩子“出丑”?還得從孩子上小班時開始說起,。
馬馬當時上小班,,上了差不多一個學期,每次帶回家的作業(yè),,老師都要求讓父母跟孩子一起完成,。媽媽如此跟孩子折騰了好幾個月后,當媽的發(fā)覺越來越不對勁,,因為孩子越來越依賴了,,如果哪天爸媽不幫忙的話,孩子連碰都不碰一下作業(yè),。
再這樣下去,,孩子該如何是好?馬馬媽跟丈夫商量后,決定對孩子作業(yè)只動口不動手,。
“媽媽,,小兔子怎么畫?”
“你心中的小兔子是怎樣的就怎樣畫,!”
“媽媽,,你幫我畫嘛,我不會,!”差不多一個學期的“親子合作”已經(jīng)讓孩子變得“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媽媽也不會,!爸爸也不會!我們?nèi)フ艺铱慈绾萎嫲�,!”媽媽從網(wǎng)上找來了一張兔子實物圖,,孩子在媽媽鼓勵下有模有樣地畫了很久,當孩子抬頭說“畫好了”,,白紙上只有一堆亂糟糟的線條,。
這怎么辦呀?難道就這樣交作業(yè),?兩夫妻考慮再三后,,一團糟的“兔子”就這樣被孩子交給了老師。
沒多久,,老師發(fā)來短信說:“孩子做作業(yè)不認真,!”
媽媽說:“其實我的孩子很認真,他這個’小兔子‘已經(jīng)畫了二十分鐘,!老師,,這是孩子的真實水平,我跟他爸商量好了,,以后的作業(yè)都讓孩子單獨完成,。我們不會再幫忙讓孩子的作業(yè)成為藝術品,而是要讓孩子自己成為藝術品,。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由笨拙的一個個腳印開始的,,沒有誰能天生就把所有事情做好……”
老師啞口無言。
事實證明,,馬馬媽沒面子的“犧牲”沒白費,。她的兒子從最初一團亂麻的線條到如今參加全國少兒繪畫比賽了。而那些曾經(jīng)的跟他同一個班的小朋友呢,?他們?nèi)缃衩刻飚嫯嫷娜蝿罩皇菫榱四7碌酶跋瘛焙徒蛔鳂I(yè),,甚少有人因為幾年的“親子合作”而對繪畫感興趣。
除此之外,這個媽媽的“無能”還發(fā)揮在其他方面,,
“媽媽,,這個字怎么念?”
“媽媽也不懂,,我們一起去查字典吧,!”
“媽媽,1+2等于多少,?”
“媽媽也不懂,,要不我們拿筷子來比一比看?”
“媽媽,,小紅帽為什么會遇見大灰狼,?”
“媽媽也不懂,我們到網(wǎng)上尋找答案吧,!”
“媽媽,,這個球怎么拍才能彈得更高?”
“媽媽也不懂,,我跟你一起多個角度拍拍看,?”
……
有人說,爸媽的聰明成就了孩子的無能,!不少父母以為在學習上幫助孩子,,孩子就能在父母聰明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你幫孩子越多,,孩子將以更多的“依賴”反饋,不僅扼殺了孩子的自主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還會將孩子養(yǎng)成一個只會單方接受信息的“木偶”,,而不是一個會自主思考和尋找答案的活人。
從今天起,,裝無知爸媽,,你的孩子會更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