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三:積極推動和參與跨境教育,,中國學生是參與英國跨境高等教育的主要人群之一 在不斷改進其高等教育以吸引大量國際學生之外,,英國還通過合作辦學、遠程教育等方式,,在海外開展不同層次的高等教育,。從涉及的地理范圍來看,目前英國僅未在15個國家開展跨境高等教育,。英國最主要的跨境教育市場依次為亞洲,、歐盟、非洲和中東地區(qū)國家,,2014至2015學年學生人數(shù)比例分別為28%,、23%、14%和13%,。 從學生數(shù)量上看,,參與英國跨境高等教育的學生人數(shù)逐年增長。2014至2015學年達665995人,,比2013至2014學年增長了13%,。其中,中國學生近6萬人,,僅次于馬來西亞而位居第二,。在學科領域方面,商科和管理依然是最熱門的專業(yè),其次為醫(yī)學和人文科學,。在學歷層次方面,,參與英國跨境高等教育的主體為本科生,達到83%,。
歐盟“伊拉斯謨”項目是促進英國和其他國家,特別是和歐盟國家學生,、學者交流的重要渠道,。據(jù)統(tǒng)計,2013至2014學年有27401名國際學生通過該項目來英國學習,,15610名英國學生出國學習,,均比2007至2008學年增長了50%以上。 同年,,通過“伊拉斯謨”項目參與國際流動的英國高校教師也達到2327人,赴英外國教師達到3597人,分別比2007至2008學年增加了47%和75%,。在參與國際流動的英國學生中,更有超過一半選擇前往歐盟國家學習,。 法國,、美國、西班牙,、德國和澳大利亞是英國學生最主要的留學目的地國家,。從留學專業(yè)上看,選擇臨床醫(yī)學,、語言學習和商業(yè)管理的英國學生最多,。
亮點四:英國高校教職員工國際化程度高,參與國際科研合作活躍,,歐盟占有重要地位 過去十年中,,英國高校的海外教職工比例實現(xiàn)了持續(xù)增長,從19%增加到28%,。其中,,身兼科研和教學工作的占25%,僅從事科研工作的占45%,,僅從事教學工作的占21%,。根據(jù)英國高等教育統(tǒng)計署公布的數(shù)據(jù),2014至2015學年在英國高校工作的非英籍教職工已達54995人,,其中31635人來自其他歐盟國家,,占58%。
英國高校海外教職工比例的增長與其參與國際科研合作的發(fā)展相得益彰,。英國高校用僅占全球3.2%的科研經費和4.1%的科研人口,,為世界貢獻了6.4%的科研論文和最高引用學術論文總數(shù)的15.9%。2008年至2012年,,按照合作發(fā)表學術論文數(shù)量統(tǒng)計,,英國最主要的20個科研合作伙伴國家中,,美國位居第一,其次為德國,、法國,、意大生、澳大利亞,,中國位居第八,。
亮點五:高等教育國際化為英國帶來多重經濟效益,從歐盟獲益良多 高等教育國際化給英國帶來了眾多經濟效益,,不僅實現(xiàn)了科研經費的持續(xù)增長,,也通過招收國際學生增加了其財政收入,刺激了國內消費,,創(chuàng)造了新的就業(yè)機會,。
過去5年間,英國國際科研經費總收入增幅超過65%,。2014年,,英國國內研發(fā)總經費的18.9%來自海外。2014年至2015年間,,英國國際科研經費總收入高達12.3億英鎊,,其中超過70%來自其他歐盟國家。截至2016年4月,,英國參與歐盟“地平線2020”科研項目的數(shù)量更是達到了1500個,,位居各國之首,其中超過3/4的由英國高校牽頭主導,。
根據(jù)英國大學校長聯(lián)盟的統(tǒng)計,,2014年國際學生為英國帶來的經濟貢獻約110億英鎊。其中,,僅歐盟國家學生就占了37億英鎊,,并創(chuàng)造了3.4萬個工作機會。倫敦地區(qū)為國際學生最集中的地區(qū),,貢獻的經濟收入占總量的近1/4,。其中,僅國際學生的學費收入就高達13億英鎊,,連帶的校外消費收入為12億英鎊,。(中國教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