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分
- 19098
- 經(jīng)驗
- 點
- 威望
- 點
- 金錢
- 兩
- 魅力
- 點
- 金幣
- 元
- 性別
- 保密
- 在線時間
- 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4-2-19
- 最后登錄
- 1970-1-1
|
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640.jpg (79.83 KB, 下載次數(shù): 3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3-27 12:01 上傳
文/田志剛 01
一個段子,,雖然今天看起來有點老,但卻仍然形象:
你用小米手機,,穿凡客T恤,,泡貝塔咖啡聽創(chuàng)業(yè)講座,宅家看哈佛公開課,,知乎果殼關注無數(shù),,BAT大格局了如指掌,張小龍貪嗔癡如數(shù)家珍,。
肉夾饃只吃西少爺,,約飯局去雕爺,喜歡羅永浩勝過喬布斯,,逢人便談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
如果上述條件都符合,,那你應該還在每天擠地鐵。
今天也許里面的有些內(nèi)容可以修改成優(yōu)衣庫,、混沌研習社,、得到、各種知識付費,、階層固化,,但本質卻沒變。
前些天有個公眾號還發(fā)了一篇文章《忘掉創(chuàng)業(yè),,好好做生意》,,瘋狂的投資人們也在反思。
政府提出的“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倡導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作為一種社會風潮有其價值,。
但具體到個人、團隊和企業(yè),,無論是創(chuàng)業(yè)和創(chuàng)新都得遵循基本的規(guī)律:并非人人適合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無論創(chuàng)業(yè)和創(chuàng)新都是九死一生的買賣,既然選擇就得承擔這個責任,。
“雙創(chuàng)”的大旗下,,我們看到許多人跟風,當然有的人是掛這個羊頭去做房地產(chǎn),、圈錢,,這樣雖然流氓但不乏精明。
最傻的是,,不管自己的情景和狀況,,從沒有自己的見解和判斷,社會什么熱鬧就去做什么,、什么流行就干什么,,一頭扎進去,永遠是炮灰和成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02
在2010年我出版過一本《你的知識需要管理》的書,是講個人知識管理的,。在書出版前和出版后,,讓我認識了許多對這個感興趣的人,。但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
對個人知識管理感興趣的人,,應該是那些希望上進的人們。這里面有一些人看了書,,也問過一些問題,,后面就不知所終了。我把他們叫做“不活躍”的學習者,。
還有一類人,,這種人除了對個人知識管理感興趣,還喜歡各種學習,,參加各種拆書活動,、學習時間管理、聽各種TED講座,、參加各種社群,。這種人我成為“活躍的”學習者。
但十幾年過去了,,我觀察到的是這些活躍的學習者并沒有因為他們的四處學習而有特別大的成就,,反倒是那些不活躍的人有不少做的風生云起,,起碼成了某個領域的高手。
為什么整天想著學習和長進的人卻沒有長進呢,?
今年“兩會”上,,火箭軍的兩會代表,火箭軍裝備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長李賢玉出名了,。她是高二參加的高考進入北京大學,,還是當年黑龍江省的理科狀元。
從這個角度看,,天賦是沒有問題的,,但在采訪中她卻說:
“我這個人沒多么遠大的目標、多么長遠的打算,。我的特點在于,,一步一個腳印,只要有機會,,一定能抓住,。不管干什么,有踏實和堅持,,鐵定能干好,。”
這其實代表了一類人,,個人沒有明確目標和方向,,不是非要做什么才算數(shù),也沒有什么特別的興趣,。但只要告訴她做什么,,她愿意下大工夫并持之以恒,做不好不罷休,。
之前我們的文章里提到過北京兒童醫(yī)院的賈立群主任,,也屬于這樣的人。
賈立群主任這樣的人仿佛沒有自己明確的主張,,但卻將每個到他跟前的事情做到極致:
當年上山下鄉(xiāng)是潮流,,沒得選擇,他就去了,。在那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沒有關系和依靠的他通過自己的工作讓大家認可,他是被大家推薦上的工農(nóng)兵大學,;
他本來喜歡無線電和汽車,,但推薦上醫(yī)科大學也就讀了,在學校時十分刻苦,據(jù)說在學習解破學的時候將頭蓋骨借到宿舍研究,,早晨醒來時頭邊就是頭骨,。
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兒童醫(yī)院的放射科,通常這樣的科室是輔助科室,,但他又能通過數(shù)十年如一日,,做成頂尖高手,把賈氏B超診斷推向爐火純青,。
在寫《如何成為專家》時,,我曾經(jīng)采訪過一個“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是中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yè)國家級榮譽稱號,。
由建設部根據(jù)《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評選辦法》的要求,,每兩年(偶數(shù)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名額一般不超過20人,。
問他如何成為大師,。他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
“不知道啊,起碼我之前沒想過成為大師,。只不過是活太多,,干活就是了�,!�
03
按時髦的說法,,每個人都要follow your heart,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去選擇專業(yè),、崗位,,才能夠做出成就。但上面的3個人貌似都不是,,也做出了成就,。
干自己有興趣的事情當然最好,但問題是,,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對什么感興趣怎么辦,?而且有許多人,說實話是沒有一個明確的興趣點和方向的,,那怎么辦?
拋開這些,,基于我們的研究和觀察看:一個人如果想要有所成就,,核心是必須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標。
當然,,這個方向和目標可能是你自己確定的,,也可能是被外界賦予你而且你認可的。
為什么許多人在軍隊容易做出成就,因為那里講究服從:分配你干這個事情,,而且必須干好,,像李賢玉這樣的就如魚得水了,讓我干就能干好,。
賈立群也屬于這樣的人,,連燒鍋爐都比別人燒的好。另一個就是,,你的方向和目標必須是客觀和靠譜的,。
為什么方向和目標這么重要呢?
因為只有確定了方向和目標才可能談到有深度,,而只有深度才有超額的價值,。
現(xiàn)在知識過剩的環(huán)境下,如果你沒有方向和目標,,不能聚焦到一個點上,,那么你學到的東西就是多個領域的常識,而這些常識帶不來優(yōu)勢,。
如果你掌握的東西都能在百度上搜到,,那憑什么人們要請你呢?用百度就行了,!
在實踐上也是如此,,如果你今天做這個,明天做那個,,永遠也不可能成為某個領域或者專業(yè)的高手,,而初級水平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
即便將來你不再做這個專業(yè)了,,你在成就某個領域高手過程中所獲得的方法,、能力對于遷移到其他專業(yè)也是有價值的,因為心理學的研究證明,,抽象化,、概念化程度越高的能力才越容易遷移。
許多教育專家建議,,應該讓小孩們練習一項愛好并爭取達到專業(yè)水平,,并不是為了未來讓他們未來去干這個,而是讓他們知道專業(yè)和業(yè)余的差別,,等將來他們想清楚自己想干什么的時候,,知道干到什么水平才算入門、什么才算頂尖,。
如果他從來沒有達到過專業(yè)的水平,,可能這輩子在任何領域都是一個“愛好者”的角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