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jié)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zhuǎn)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本帖最后由 唯美的秋雨 于 2018-4-25 13:09 編輯
如果因為心疼孩子的眼淚而選擇心軟或放棄,那些眼淚就白掉了,。
作者:曼之恒
1 學會尊重孩子的“個性”
我的遠方小姨,,是一個平淡溫柔的女子,。
然而,“溫柔”這個詞對她來說似褒實貶,,因為她太過溫順的性格,,使自己在家中沒有主動權,無論是大事小事雜事瑣事,,她都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
晚餐吃什么,總要問問自己的丈夫和兒子之后心里才會有數(shù),;
婆婆指責她買幾百元的毛毯太貴,,自己轉(zhuǎn)身就買了一條五千多的圍巾,她也忍氣吞聲,;
單位組織旅游,,她想去,但是考慮到家務和兒子的作業(yè),,只好讓領導取消了她的名額……
然而,,她這樣的妥協(xié)容忍,并沒有換來丈夫的將心比心,。
有一次我和小姨一起逛街,,她試了兩件衣服拿不準主意,便拍了照片給姨夫發(fā)了過去,,想讓他幫忙參考,。
過了一會兒,一條語音過來了,,是夾雜著不耐煩的語氣:“怎么這點小事都要問我,?喜歡哪個就買唄�,!�
姨夫有點大男子主義,,他平時大大咧咧,一直有些看不慣小姨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
因此,,夫妻之間的矛盾也不少,小姨不被理解的苦,,也只能往肚子里咽。
媽媽和小姨是表姐妹,,從小一起玩耍長大,。我問過媽媽,小姨從小性格就是這樣的嗎,?
媽媽說:“并不是這樣,,你小姨小時候精著呢,,只不過她父親性格太暴躁,總是限制她的自由,,久而久之,,她也就變得溫順了�,!�
她小時候?qū)懽鳂I(yè)時,,父親在一旁大聲地放電視,她想讓他小點聲,,換來的卻是粗魯?shù)暮浅猓?/font>
她想?yún)⒓訉W校的活動,,父親總是命令她完成某些家務活之后才能參加,這些家務超過了她的負荷,,對于那些有趣的活動,,她也只能“望洋興嘆”。
這樣過度地壓制小姨的自由,,養(yǎng)成了她軟弱,、優(yōu)柔寡斷、沒有主見的性格,。
在孩子的培養(yǎng)過程中,,規(guī)矩是一定要有的,但是一定要把握“度”,,什么是度呢,?
如果在你的管理過程中,牢牢地限制了孩子的天性,,讓他們感到抑郁,、不開心、被束縛,,那就是過度了,。
人的個性和自由意志往往是從人生早期開始培養(yǎng)的。
如果在小時候就收到壓制,,那么就是將孩子的個性和主見扼殺在搖籃中,。
如果家長要求孩子盲目地接受自己定的一切規(guī)矩,那么孩子絕不會成為一個獨立思考,、堅忍不拔的人,。
“規(guī)矩”也要有原則,如果設置得當,,那么規(guī)矩就是將孩子品德塑形的工具,。
如果定得不合適,結(jié)果往往會矯枉過正,,適得其反,,成為束縛心智的牢籠,。
640.jpg (173.71 KB, 下載次數(shù): 3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4-25 13:06 上傳
2 態(tài)度和方式的重要性
1、眼神交流,,態(tài)度和藹
在和孩子說話時,,一定要直視著孩子的眼睛,眼神的交流,,有時會勝過言語上的交流,。
注視孩子的眼睛時,就是在暗示他:我和你的溝通是認真的,,同時,,你也要認真地聽我說話。
對孩子說話時,,態(tài)度要尊重,,口氣要堅定。
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喜歡那些對自己尊重,、言語溫和親切的人,而那些壓制自己,、對自己冷嘲熱諷的人,,很容易遭到我們的反感。
我媽媽是一位教師,,她給我講過這樣一件事兒:
一次開家長會,,散會之后一名家長找我媽媽聊天,滿面愁容地說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很不聽話,,甚至不尊重自己,。
語氣里滿滿的抱怨和失望。
這時電話鈴響了,,是孩子打過來的,,孩子大概是在電話里說自己餓了,問她什么時候回家,。
結(jié)果這位家長剛剛還愁容滿面的臉一下子變得氣憤和不耐煩:“我正和老師說話呢,!你怎么這么粘人?自己就不會下樓買些吃的么,?”
看到家長對孩子的說話態(tài)度,,我媽媽一下子就明白孩子在家不聽話的原因了。
許多家長,,在和孩子講話時都用一種居高臨下,、埋怨、挖苦又不耐煩的語氣,這會大大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比起日常生活的豐衣足食,孩子們更想要的是家長的溫柔和體貼,,理解和尊重,。
孩子的心是很敏感的。
有時即使你不是故意去呵斥他,,他們也會敏銳地覺察到你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然后會質(zhì)疑你對他的愛,造成一種心理壓力,,讓他們也會以同樣的語氣對你說話,。
孩子都是大人品行的一面鏡子。你自己平時橫眉豎眼,,還想讓鏡子里的自己慈眉善目嗎,?
2、語氣堅定,,簡單直接
有的家長可能會疑惑:態(tài)度好,,就代表是用商量的口吻和孩子說話嗎?
然而,,商量的口吻,,也并不是一種好方式。
有時,,家長向孩子提出要求時會用很溫柔的語氣說:“你可以……嗎,?”這時,孩子往往會流露出很為難的樣子,。
商量的語氣,,給了孩子們選擇的余地,讓他們認為這件事他們是有拒絕的權利的,,所以說“不”也會變得輕松,,毫無壓力和顧慮。
因此,,在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時候,,要注意不要用容易被拒絕的方式,而要用引起他注意力的方式直接表達你的意思,。
不要采用詢問的方式,,而是要以沉穩(wěn)淡定的態(tài)度、堅定的口吻直接告訴他你想要他做的事情,。
比如把“寶貝,,把玩具收拾好好嗎?”改成“快,馬上開始收拾玩具,�,!�
這樣會讓他們有一種緊迫感和責任感,從而不敢拖沓,,快速完成任務,。
還值得強調(diào)的是,對于孩子的吩咐一定要簡單直接,,一次盡量只講一件,。
因為對孩子來說,做一件事遠比做幾件事容易得多,,他的抵觸情緒也不會太嚴重,。
而且,如果一次讓孩子做好幾件事,,那他很可能做著做著就被別的東西吸引住了,,從而做不完所有事。
規(guī)矩要簡單,,態(tài)度要溫和而果斷,,這樣去要求孩子,還能取得最有效的成果,。
640.jpg (183.51 KB, 下載次數(shù): 5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4-25 13:06 上傳
3 給任務添點新“花樣”
無論在成年人還是孩子的世界中,,任務似乎總是枯燥乏味、引人反感的,。
因為它帶有一種強制意味,,這種特點限制了人們追求自由的天性。
但是,,如果換一種視角來看待任務,,給枯燥的任務添點新的“花樣”,將它們變作一個個刺激有趣的挑戰(zhàn),,效果就會好得多,。
美國作家喬治·M·卡帕卡在《這樣給孩子定規(guī)矩》這本書中,提到了一種給孩子的任務定“積點”的方式,。比如:
刷一次碗可以賺到5個積點,;作業(yè)完成得好可以賺10個積點;打掃一次房間可以賺20個積點……
等到積累了一定數(shù)量的積點之后,,可以將其轉(zhuǎn)化成一定的物質(zhì)或精神上的獎勵:
可以用100個積點換孩子喜歡的一本書,,用200積點換周末一天的游樂場游玩……等等。
如果孩子某次犯了錯誤,,也可以相應地扣除積點,。這樣既促進了他們的行動,同時也減少了他們犯錯的幾率,可謂一舉兩得,。
孩子畢竟是孩子,,因為年紀小,所以很難抵擋住誘惑,。
為了得到他們心心念的書籍或玩具,,做些任務都會“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因此,這種方法是消除他們懶惰的最佳動力,。
如果說成人努力工作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從而過更好的生活,那么換取獎勵的“積點”,,同樣也是值得孩子們努力奮斗的理由,。
把任務當成挑戰(zhàn)來執(zhí)行,會大大增強孩子們的效率和行動力,。
各位家長不妨試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