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本帖最后由 快樂小蘑菇 于 2017-3-3 21:03 編輯
我曾經(jīng)聽到過一位媽媽和女兒的這樣一組對話: 女兒在看繪本,媽媽問:“這本繪本講了什么呀,?” 女兒搖搖頭,。 媽媽又問:“那你還看個什么勁呢?” 女兒理直氣壯地說:“我說不出來不代表我看不明白呀,!” 我當時就覺得,,這孩子說得太精辟了。 成人總是急于把孩子的語言表達與他的性格畫上等號,,殊不知,,不說也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
作者 | 小馬君 童年本該是孩子們最開心,,最無憂無慮的一段時光,,可以盡情歡笑和飛舞�,?勺罱犃诉@么個事兒,,讓我感慨頗多。說周末有幾個家庭一起組織去郊外燒烤,、搭帳篷,,氣氛很好,爸爸們一時興起,,在附近撿了一些廢柴火和枯木枝,,點起了一個小篝火,想要和孩子們一起繞著篝火跳跳舞,、唱唱歌,。可孩子們個個都不樂意,,幾個孩子還帶頭說“太傻了”,。
其實,這種沉默不愛表現(xiàn)的性格我身上也有,。以前上學,,課堂上大部分時候我都不愿意跟老師對視,因為這會大大增加我被點到回答問題的概率,。
為什么我不愿意回答問題,?因為如果說錯了,會是一件特別難堪的事,。我也不止一次被教育過:想清楚了之后再回答,。
后來在美國上大學,也依然延續(xù)了這種心態(tài),。課堂里最沉默的永遠是我們中國留學生,,就算教授擺出趕鴨子上架的架勢,,依然沒有太多人喜歡討論。反觀美國學生,,就顯得特別“高亢”,,他們總是會提出各種我們看來“奇怪”的觀點,并極力佐證,。
我就曾經(jīng)歷過一個宗教信仰者,,上課的時候和教授討論上帝是否存在,而這并不是課上的主要內(nèi)容,�,?墒墙淌诤苣托�,,真的就花了超過40分鐘的時間與他辯論,,直到下課,爭論仍在繼續(xù),。
現(xiàn)在想想,,是不是這么從小“傻”到大,不顧旁人的眼光,,有自己的立場和堅持的人更值得我們欽佩,?而那種歲數(shù)還小,卻過早地丟掉“天不怕地不怕”勁頭的孩子,,才更讓我們擔心呢,?
640CASSD6KY.jpg (107.13 KB, 下載次數(shù): 2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3-3 21:01 上傳
如果你擔心的話,請先學會“裝傻” 再回到文章開頭的例子,,為什么孩子們會覺得繞著篝火跳舞傻呢,?他們有這樣的判斷,我猜孩子腦子里一定預存了一些相關的經(jīng)歷,。比如,,他們可能在電視或者周圍看過有人跳舞很奇怪,然后被大眾嘲笑,。比如,,班上也許有一些很不一樣的同學,因某些特殊的舉止曾被大人冠以“嘩眾取寵”的名號,,于是他們默認了這種觀點:如果做一件“出格”的事情就會被人嘲笑,,而不被周圍的人接受和認可。這種觀點一旦形成,,可能標志著孩子長大了,,但同時也說明他們離“孩子”越來越遠了。
很多時候父母都非常糾結,,希望他們的童真可以久一點,,再久一點,,那么這就需要我們付出一些“裝傻”的勇氣。
比如,,孩子們都不愿意繞著篝火跳舞,,那大人們就先起個頭吧,“他們不愿意就不愿意,,我們自己跳,,我們不覺得傻�,!比缓�,,你要真的投入其中哦,如果只是做做樣子,,哼,,別以為他們好騙。慢慢地成人加入越來越多,,在整個氣氛的帶動下,,相信孩子們也就會陸陸續(xù)續(xù)摩拳擦掌樂在其中了。
父母總喜歡做那個凡事把孩子往上推的,,但往往又沒有給孩子做一個好的表率,,是不是? 等他們體驗完,,成人還可以和他們說,,“你看,其實這沒什么傻的吧,,我們玩得多開心,,下一次你要和爸爸一樣愿意去嘗試新的東西,就算別人覺得很傻,,那又有什么關系呢,?我們自己開心就可以啦�,!�
所以說,,當孩子急著“裝大人”的時候,成人需要先學會“裝孩子”,。跟他站在同樣的高度上,,才能更好地起到引領的作用。
640.jpg (180.45 KB, 下載次數(shù): 2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3-3 21:01 上傳
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歸因于“內(nèi)向”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發(fā)展心理學教授Dr. Chen專門研究中國孩子性格內(nèi)向的問題,,分別在10多年前和近幾年做過兩次對比實驗,。十多年前的結果顯示,害羞和內(nèi)向的孩子在學校里會受到同伴的喜歡,并且老師也更容易讓這些孩子當小干部,。
可是近幾年,,結果完全不是這么回事了,現(xiàn)在內(nèi)向的孩子在中國已經(jīng)不再占優(yōu)勢,,并且“內(nèi)向”的特質(zhì)會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在同伴中的受歡迎程度,,而“沉穩(wěn)內(nèi)斂”也不再是老師挑選小干部的重要依據(jù)了。
估計說到這里,,認為自家孩子比較“內(nèi)向”的家長就開始緊張了,,那有沒有解決“內(nèi)向”問題的良方呢?有個觀點需要明確,,內(nèi)向或者害羞不是孩子的錯誤,,這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zhì),不需要被糾正,�,?墒牵⒆佑捎趦�(nèi)向產(chǎn)生的過分恐懼以及害怕失敗的心態(tài),,需要成人幫助調(diào)整,。
跟很多內(nèi)向孩子接觸后,,我發(fā)現(xiàn)他們其實很多時候特別想表現(xiàn),,只是他們內(nèi)心的恐懼和害怕阻擋了前進的腳步。
在Bright Horizons之前,,我在費城Bartram’s Garden工作,。這個花園占地42英畝,有著250年歷史,。我的主要任務就是利用自然環(huán)境給孩子開發(fā)課程,。這一年的經(jīng)歷也讓我明白了,自然可以激發(fā)孩子無限的潛力,,并且也讓我認識到,,有些看似內(nèi)向的孩子,在自然的環(huán)境里會變得滔滔不絕,。
640CANA0O5R.jpg (126.71 KB, 下載次數(shù): 2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3-3 21:01 上傳
照片里就是我最喜歡的領導Ms.Leslie女士,。我和Ms.Leslie也討論過關于孩子內(nèi)向的問題,她給出的解釋是,,其實我們不用太著急,,給孩子找些臺階下,他們同樣會愿意表達,。
每一次我們的課程設計,,都會以一個孩子的自我展示活動收場。很多偏內(nèi)向的孩子,都不愿意站到大眾面前去展示,,即使自己有非常出色的作品,。
比如,這是一節(jié)講昆蟲和植物關系的課,,我們讓孩子自己去設計一種植物的“自我防御”機制,。有個男孩子就設計了這么個“奇葩”的植物,他說這種植物的枝干上有很多刺,,這樣就能防止有些害蟲往上爬,。
640CAO15ALJ.jpg (109.49 KB, 下載次數(shù): 2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3-3 21:01 上傳
我問頂上的蓋子是做什么用的呢? 他說,,如果那個害蟲還是不停往上爬,,那么它就會在爬到最高處時掉進枝干里,并且蓋子一蓋,,它就再也逃不出來了,。我當時就被這出色的設計驚艷到了。并且這兩種防御機制確實是植物世界中有的,,它們叫做“肉食植物”,。
可別看這孩子在私下里和我說得頭頭是道,當我提出邀請他一會兒來做分享時,,他卻怎么也不愿意,。我說很多小伙伴一定特別想知道這個奇特的設計,如果聽不到你的分享,,他們會很遺憾的,。同時我也開始接受他的感受,我說,,“你是不是一個人上臺有些害怕呀,?”他不說話,只是點了點頭,。
我就問,,“我陪你一起上去給大家展示好不好?”他看著我,,還是使勁地搖頭,。我沒放棄,又問,,“那怎么樣才能讓你的同伴知道你的設計呢,?”他想了一會兒,輕聲說,,“你上去說,。”我怔了一下,很快又回過神來,,點了點頭,,“那我先借你的東西上去和同學們分享,如果我說的哪里不對,,你再上來補充好不好,?”他想了一會兒,點頭答應了,。
于是,,我就拿著他的作品去臺上展示,我特別留意了他的眼神和表情,,他先是看著我,,特別認真地聽,時不時還會關注周圍人的表情,,看到所有人先是很吃驚,,而后又發(fā)自肺腑地感嘆時,笑得特別開心,。
一看時機來了,,我便開始故意解釋得不清楚,去請教他,,他很自然地大聲在座位上做修正和補充,。然后我還是邀請了他一同上臺,這次他終于很大方地接受了,,并且又重新獨立解釋了一遍這個植物的防御機制,。等他講完,,全場掌聲雷動,,我們也互相擊掌“High Five!”,要知道這中間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過程,,所以我也很激動地跟他表達我的感受,,“I am so proud of you!”(我真為你感到自豪!)
相信這件事于我于他,,在我們的經(jīng)歷和成長中都可能算是意義重大,,孩子們是否愿意勇敢地邁出艱難的第一步,首先就在于成人是否能夠正視和接受他們的感受,。
所以千萬別給自己給孩子貼標簽,,比如,“我們家孩子特別內(nèi)向,,一遇到什么場合肯定是往后縮的那個,!”一個孩子性格內(nèi)向,和他是否想要表現(xiàn)并不存在直接的關聯(lián)。大部分內(nèi)向的孩子對于自己的感受關注度很高,,只要他們覺得害怕的事情就不太愿意嘗試,。從一定意義上講,他們也許也更加聰明,,比同齡人更早關注自己會給別人帶去的感受,。給他們臺階下,成人親自上陣為他們展示這一切其實并沒有那么可怕,,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