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jié)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zhuǎn)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本帖最后由 中國式穿越 于 2016-5-5 09:50 編輯
朱光潛先生在1926年到1928年旅歐期間寫給國內(nèi)青年朋友十二封信,,信中與青年探討了讀書,、藝術、人生等多個話題,,讀來很有啟發(fā),。今天是青年節(jié),小編精選了其中8封信的部分內(nèi)容,,大家讀讀看,。
1.養(yǎng)成讀書習慣,抵抗引誘的能力比別人定要大
640.jpg (99.53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5-5 09:46 上傳
人類學問逐天進步不止,,你不努力跟著跑,,便落伍退后,這固不消說,。尤其要緊的是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是在學問中尋出一種興趣。你如果沒有一種正常嗜好,,沒有一種在閑暇時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東西,,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說不定要被惡習慣引誘。
如果在讀書中尋出一種趣味,,你將來抵抗引誘的能力比別人定要大些,。這種興趣你現(xiàn)在不能尋出,將來永不會尋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現(xiàn)在已比不上三五歲的小孩子那樣好奇、那樣興味淋漓了,。你長大一歲,,你感覺興味的銳敏力便須遲鈍一分。
達爾文在自傳里曾經(jīng)說過,,他幼時頗好文學和音樂,,壯時因為研究生物學,把文學和音樂都丟開了,,到老來他再想拿詩歌來消遣,,便尋不出趣味來了。興味要在青年時設法培養(yǎng),,過了正常時節(jié),,便會萎謝。養(yǎng)成讀書習慣也是這樣,。
2.不應暮氣沉沉,,應該努力做學問
640.jpg (102.43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5-5 09:47 上傳
青年人比老年人易于發(fā)愁些,因為青年人的生機比較強旺,。小孩子們的生機也很強旺,,然而不知道愁苦,因為他們時時刻刻的游戲,,所以他們的生機不至于被抑郁,。小孩子們偶爾不很樂意,,便放聲大哭,,哭過了氣就消去。成人們感覺煩惱時也還要拘禮節(jié),,哪能由你放聲大哭呢,?
我自己從前仿佛也嘗過煩惱的況味,從前長輩們往往拿“應該不應該”的大道理向我說法,。他們說,,像我這樣一個青年應該活潑潑的,不應該暮氣沉沉的,,應該努力做學問,,不應該把自己的憂樂放在心頭,。
違反自然,煩惱才乘虛而入,,要排解煩悶,,也須得使你的自然沖動有機會發(fā)泄。人生來好動,,好發(fā)展,,好創(chuàng)造。能動,,能發(fā)展,,能創(chuàng)造,便是順從自然,,便能享受快樂,,不動,不發(fā)展,,不創(chuàng)造,,便是摧殘生機,便不免感覺煩惱,。
3.現(xiàn)代生活忙碌, 多在靜中領略些趣味
640.jpg (55.84 KB, 下載次數(shù):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5-5 09:47 上傳
物理上有一條定律說:兩物不能同時并存于同一空間,。這個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說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靈。我所謂“靜”,,便是指心界的空靈,,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遠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靈,,你愈不覺得物界沉寂,或者我還可以進一步說,,你的心界愈空靈,,你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嘈。
靜的修養(yǎng)不僅是可以使你領略趣味,,對于求學處事都有極大幫助,。古今許多偉大人物常能在倉皇擾亂中雍容應付事變,絲毫不覺張皇,,就因為能鎮(zhèn)靜�,,F(xiàn)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這潮流里,,自然也難免跟著旁人亂嚷,。
不過忙里偶然偷閑,鬧中偶然覓靜,,于身于心,,都有極大裨益。你多在靜中領略些趣味,,不但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們看著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聰明過度的人,,只是對著沒有趣味的人,要勉強同他說應酬話,,真是覺得苦也,。你對著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談話,,只是默然相對,,心領神會,便可覺得朋友中間的無上至樂,。你有時大概也發(fā)生同樣感想罷,?
4.不應一味迎合社會需要而不顧自己興趣
640.jpg (84.78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5-5 09:47 上傳
我時常想,做學問,、做事業(yè),,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樁事。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yǎng)生機”,。假若為學問為事業(yè)而忘卻生活,,那種學問事業(yè)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義與價值。因此,,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看作社會的機械,。一味迎合社會需要而不顧自己興趣的人,就沒有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
我把生活看做人生第一樁要事,,所以不贊成早談專門,;早談專門便是早走狹路,,而早走狹路的人對于生活常不能見得面面俱到。許多人因為站在狹路上,,只能見到諸方面的某一面,,便說他人所見到的都不如他的真確,。
我最怕和談專門的書呆子在一起,你同他談話,,他三句話就不離本行,。談到本行以外,旁人所以為興味盎然的事物,,他聽之則麻木不能感覺,。像這樣的人是因為做學問而忘記生活了。我特地提出這一點來說,,因為我想現(xiàn)在許多人大談職業(yè)教育,,而不知單講職業(yè)教育也頗危險。
我并非反對職業(yè)教育,,我卻深深地感覺到職業(yè)教育應該有寬大自由教育做根底,。倘若先沒有多方面的寬大自由教育做根底,則職業(yè)教育的流弊,,在個人方面,,常使生活單調(diào)乏味,在社會方面,,常使文化膚淺蝙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