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123133917.jpg (65.71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3 15:45 上傳
7月29日,“生存”活動首日,,張陽(左二),、譚敏和白雪到某英語培訓機構應聘,。
123133920.jpg (64.85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3 15:45 上傳
8月1日,,“生存”活動最后一天,張陽(右一)和同伴在西單廣場與市民交流,。
123133921.jpg (78.59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3 15:45 上傳
7月31日,,殷亞東(中)和同伴從超市購買了40瓶飲料,準備作為禮物送給掃二維碼的市民,。每成功掃碼一單,,他們可從微商處拿到5元提成。
123133923.png (76 KB, 下載次數(shù):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3 15:45 上傳
西安交通大學學生北京經(jīng)歷四天三夜“生存訓練”考驗,;每人只帶10元錢,,靠打工掙錢解決吃住
“您好,需要小時工嗎,?”
“您好,,這里還用人嗎?”
“您好……”
從北京團結湖地鐵站開始,,沿東三環(huán)輔路一路向南,,張陽只要看到餐館和公司,就會小跑上前,,徑直推開門詢問是否招人,,但得到的只是各種回絕或沉默。
三伏天,,中午的太陽正毒,,張陽與兩名同伴還未吃飯,除了背包里裝著的換洗衣物,,每個人身上只有10元現(xiàn)金,,這些就是他們7月29號到8月1號在北京的所有“身家”。
“10元錢,,在北京度過4天3夜,,不能求助同學和家長,自己解決吃住問題……”包括張陽在內(nèi),,西安交通大學啟德書院10名大學生,,來到北京參加校方舉辦組織的這項“城市生存訓練”活動。新京報記者也隨同張陽所在的一組,,感受他們面對的挑戰(zhàn)和艱辛,。
據(jù)了解,,參加該項活動的1名大二學生和9名大一學生都是首次來到北京,均為通過招募的成績優(yōu)秀大學生,�,!艾F(xiàn)在的大學生自小由父母呵護,缺少與社會接觸”,,活動組織方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大學生走出“象牙塔”,迎接來自社會的挑戰(zhàn),。
初戰(zhàn)受挫 連失兩份工 7月29日上午8點,,“城市生存訓練”開始。10名學生分成三個組,,從豐臺首經(jīng)貿(mào)大學出發(fā),,踏上各自闖蕩京城的征途。
北京這么大,,該往哪兒走,?張陽和同組兩名女生譚敏和白雪陷入茫然,經(jīng)過首經(jīng)貿(mào)地鐵站,,他們同時停下腳步,。陌生的北京,讓他們選擇這種成本雖高,,但路線清晰且快捷的交通工具,。
此時,譚敏不斷地刷著手機,,她已通過招聘網(wǎng)站為大家找到一份掃二維碼進行關注下單的兼職,,每單5元提成,上午10點在北京化工大學東門集合,�,!拔腋思伊闹兀屛覀兗游⑿虐褜W校,、姓名,、電話發(fā)過去�,!�
“發(fā)這些個人信息靠譜不,?”張陽在提醒譚敏的同時,也拿出自己找的為英語培訓機構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的工作,,但對方是周結工資,,他想先去看一看,爭取日結。
因為每人只有10元錢,,在仔細研究了地鐵線路圖后,,三個人覺得張陽找的英語培訓機構路程較近,決定先去嘗試,。
趕到那家英語培訓機構,,張陽才得知,由于需要統(tǒng)計工作量,,工資只能周結,。此時,他們也錯過了譚敏找的“掃碼”工作,,乘坐地鐵后每個人只剩下5元錢,。
山窮水盡 僅剩一元錢 “繼續(xù)走吧,,再找找,,碰碰運氣”,張陽嘆了口氣,,帶著兩名女生沿三環(huán)輔路一路向南,。
碰壁還在繼續(xù),快餐店,、麻辣燙攤位,、火鍋店、超市,、通訊公司……只要一講到只能工作4天,,對方都會拒絕,“時間太短了,,我們只要長期工”,。
上午11點,譚敏終于在手機電量耗盡前,,在網(wǎng)上翻到一條招聘信息:參與某電視臺的節(jié)目錄制,,中午11點30分在高碑店地鐵站集合,每人40元,。
“賭一把吧,,起碼能確定當天給錢”,三個人都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坐地鐵到高碑店要4元,,如果不成功,每個人就剩1元錢,。
一路上,,三個人面色凝重,步伐急促,相互間也不說話,。趕到約定地點時,,他們遲到了10分鐘。
“一會兒都跟著我走,,別帶吃的,,現(xiàn)場不要說話,手機調(diào)靜音……”在高碑店地鐵站西側的一處空地上,,被稱為“群頭”的工作人員,,正為60余名應征者講錄節(jié)目的規(guī)則。張陽上前詢問,,群頭抬起手擺了擺,,“人滿了,下次吧,�,!�
“拜托通融一下,我們沒錢了,,很需要這個工作”,,白雪與譚敏試著和“群頭”商量,還是被拒絕,,但得知次日還會招募節(jié)目參與人員,。
柳暗花明 餐廳獲酬勞 情緒低落的三人都不想吃午飯,他們漫無目的走在街上,,女孩們的劉海都已濕透,,貼在臉上。
張陽決定再到鄰近的傳媒大學做“最后一搏”,。
傳媒大學西區(qū),,張陽的努力終于得到回報。一家餐廳的老板聽張陽介紹了“生存訓練體驗”活動后,,答應讓他們幫忙收拾店里盤子,,還炒了3個菜,并給每人開出30元的工資,。
這讓張陽差點紅了眼睛,。除了不斷重復道謝,他和同伴將盤子里的菜吃得干干凈凈,。
下午5點,,在定福莊西街的一家烤串店,張陽說服了店員讓他們做一些收拾餐桌,、點菜的服務工作,,約定包吃住每人每天50元,。不過當晚烤串店老板回來后,認為無法保證安全,,拒絕三人待在店里,,最后只給了他們30元錢。
兩家店的“務工”,,讓張陽和同伴們獲得了120元的收入,,這讓他們暫時解決了住宿問題。三人選擇在傳媒大學周邊的一處日租房內(nèi)落腳,。
磨破了嘴皮子,,老板才同意將房價從150元降到100無。屋內(nèi)只有一張床,,張陽給同行的2名女孩住,,自己鋪了毯子,睡在地上,。
晚上10點,,躺在地上的張陽伸了個懶腰,長舒一口氣,。
“這座城市讓我成長” 7月30日,,三人早早起床,用僅剩的20元在路邊攤買了點炸串兒吃,,之后趕到傳媒大學地鐵站尋找“群頭”,這次他們成功得到了工作,。
節(jié)目從上午11點一直錄到晚上9點,,觀眾席沒有椅子,大家坐在木質(zhì)的臺子上,,廁所也不能上,。中間只有半小時的休息時間,每人可以領到一盒盒飯,。
晚上七八點時,,一些觀眾已經(jīng)開始有些不耐煩,但張陽卻覺得這是份不錯的工作:不費腦,,不費力,,還能見明星。這份工作,,他們次日又堅持了一整天,。活動最后一天,,已有20余元“積蓄”的張陽,、譚敏和白雪游覽了北大、清華等名校。
“感謝這座城市讓我成長”,,14個小時的硬座,,西安到北京,19歲的張陽說這是自己最漫長的一次遠行,。
4天的“生存”經(jīng)歷,,讓就讀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有著不錯家庭條件的張陽很是感慨,,“困難會讓自己變得堅強,,也讓我知道如何認真去對待生活和家人�,!� “他們認識了社會,,自身也有所收獲”,帶隊老師李新安表示,,“生存訓練”活動已經(jīng)達到預期,。(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