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jié)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zhuǎn)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本帖最后由 回憶成殤 于 2015-8-8 11:43 編輯
作者:呂崢
許多人把馬佳佳看做這個時代的布道者——她語出驚人,、不顛覆傳統(tǒng)死不休!在中國,,像馬佳佳這樣的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業(yè)紅人還有很多,,他們的觀念和做法真的顛覆了這個世界、啟蒙了這個時代嗎,?
事實上我們所謂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在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同時,也充斥了太多迷夢與騙局,。本期《新浪知行》,,呂崢告訴你在互聯(lián)網(wǎng)大潮下,怎樣用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屏蔽時代的虛妄與躁狂:
大家好,,我叫呂崢,。我干過媒體,寫過劇本,,也出了幾本書,,其中一本比較有名的叫《明朝一哥王陽明》,大家可能聽過,。既然寫了王陽明,,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王陽明的哲學思想知行合一和互聯(lián)網(wǎng)之間的關系。
一.做一件不嘆氣的事情
26831438921810.jpg (72.71 KB, 下載次數(shù):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8 11:34 上傳
△ 何勇
這個人是我小時候最崇拜的音樂人,,他叫何勇,,如果有喜歡搖滾的可能會知道這個人,號稱魔巖三杰之一�,,F(xiàn)在他銷聲匿跡了,,因為一些你懂的原因,,他只出了一張專輯,,后面的專輯不能再被發(fā)行了。但是懂搖滾的人都知道何勇是中國搖滾史上一個繞不過去的里程碑,。
為什么要提他呢,?因為我感覺在我的有生之年,,可能再也聽不到像他的《垃圾場》,還有《姑娘漂亮》這么純粹的吶喊以及這么清澈的眼睛,,因為我們這個時代已經(jīng)變了,,因為我們這個時代崇拜的是另外一個人,就是馬佳佳,。
我們這個時代很搞笑,,表面上看好像沒有任何一個意識形態(tài)來主宰所有人的思想了,但是你仔細想想,,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人,,絕大多數(shù)人還是被一種思想價值所奴役,這種價值觀就是金錢至上,。
小時候我讀過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叫羅汝芳的明朝人。
羅汝芳有一次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去看一個前輩,,這個前輩他非常有地位,,又有權勢,而且錢多得花不完,,但是他已經(jīng)到了生命的彌留之際,,患了重病。羅汝芳和他的小伙伴進去的時候,,這個先輩看著羅汝芳,,又看了看他的小伙伴,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只是一個勁的嘆氣,。
兩個人大失所望,以為“人之將死,,其言亦善,。”一定會談到一些與眾不同或者說能讓他們一下就能開悟的一些話,,但是沒有,,一句都沒有。在回去的路上,,羅汝芳就對他的小伙伴說,,如果說有一天我們像他一樣,也科舉登第,,仕途順風順水,,甚至入閣拜相,我們死的時候會不會也是這樣,,一直嘆氣呢,?然后他的小伙伴說,,可能也會這樣嘆氣。
羅汝芳就說,,既如此,,我們一定找一件不嘆氣的事去做。
當時這個故事對我觸動比較大的就是他的最后一句話,,選一個不嘆氣的事情去做,。這個不嘆氣的事情也許不是多了不起的所謂改變世界的事情,因為我們看20世紀的歷史會發(fā)現(xiàn),,很多所謂想把人類帶入天堂的一些夢想,,其實最后都把人類引入了地獄。
那只是說我想選一個有價值或者有能穿越時空的一些事情去做,,那等到了進入社會以后,,我發(fā)現(xiàn)其實哪怕一件小事,你想把它做精做專都太難,,因為有太多的奇奇怪怪的價值觀,,有太多的雜音,有太多的誘惑,,要來搶占你的大腦,,他要寄生在你的大腦里面,我覺得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痼疾或者弊病吧,。
我們每個人其實很可憐的是被剝奪了一種不想成功的權利,,這個時代其實要求大家必須得成功,但是不想成功是不是一個權利呢,?我覺得也是,。似乎不擅長攫取資源,不當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那在這個叢林般的社會里,,就沒有生存的價值了嗎?這個是我想質(zhì)疑的一件事情,。
11041438921810.jpg (88.01 KB, 下載次數(shù):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8 11:34 上傳
△ 馬佳佳
我們這個時代像馬佳佳這樣的布道者還有很多,,他們的商業(yè)模式基本上就是靠一張嘴,很多人還自以為在啟蒙這個時代,,但我覺得所謂的啟蒙,,啟蒙的目的它是什么呢?應該是讓人擺脫現(xiàn)實的奴役,,而不是讓人去適應現(xiàn)實,。
而反觀馬佳佳,我們會可以看到她不斷強調(diào)自己同50后和60后之間的一些區(qū)別,但是在我看來,,她強調(diào)的那些所謂資源置換的一些理論,,就是怎么去跟這些有資源的人去做交換,,其實只是一種傳統(tǒng)的政商關系的另外一種表述方式,。
這個就回到集權主義和消費主義這兩個命題,我覺得集權主義和消費主義其實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就像20世紀有兩個偉大的思想家,,一個叫奧威爾,他寫了《1984》,,一個叫赫胥黎,,他寫了《美麗新世界》。
奧威爾他擔心的是,,這是一個科幻暢想小說,,他擔心的是在未來的時候,每個人的大腦都被老大哥監(jiān)控著,,專制機器控制了**,,控制了信息,壟斷了信息,,這是奧威爾所擔心的,;赫胥黎所擔心的是在未來其實信息爆炸,所有人都在浩如煙海的信息里面迷失了方向,,變得麻木,、自私、迷茫,。
其實兩個人所表達的主題是一致的,,就是這個世界上有人告訴你他想讓你知道的事情,不管是房地產(chǎn),,還是互聯(lián)網(wǎng),。
話題又說回來,其實逐利是沒有什么太大錯誤的,,我今天要講的“知行合一”,,它的提出者王陽明也是在傳統(tǒng)的重農(nóng)抑商的古代中國第一個給商人題寫墓志銘的大儒,但是我想說的是請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就是索取的這一類人尊重一下另外一種立場和態(tài)度,,那就是說我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只是體驗,,只是經(jīng)歷,我對它不做任何改變,,既不把它變得壞,,也不把它變得我自認為好的。
68041438921810.jpg (116.52 KB, 下載次數(shù): 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8 11:34 上傳
△ 竇唯乘坐地鐵時被路人偷拍并傳到網(wǎng)上,,引發(fā)熱議
就像最近網(wǎng)絡上流傳的竇唯的那張照片,,我覺得竇唯就是一個自食其力,,安安靜靜的藝術工作者,他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世界里面,,為什么要去打擾他呢,,為什么要去質(zhì)疑他的生活方式呢?這是我無法理解的一件事情,。
二.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業(yè)的迷魂湯
之前我在媒體工作,,在創(chuàng)業(yè)家,我在中關村大街上就見過很多瘋狂的小孩,,這些小孩他們的產(chǎn)品一個代碼都還沒有,,就妄圖靠搖唇鼓舌來扎到一筆錢,扎到一筆投資,。當然這種精神固然可嘉,,這種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但是有時候看著還是感覺好像被灌了迷魂湯,,感覺催眠了似的,。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大家聽過的比較多的一句話,人的痛苦本質(zhì)上是源于欲望大于能力,,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在古希臘,人們的生活目標是追求人的完美,,但是到了今天,,現(xiàn)代人則一味“追求物的完美”,甚至把自己變成了物,,把生命別變成了財物的附屬,,于是“存在”就被“占有”所支配。說到底,,你占有了物,,失去的卻是自己,故存在主義說:“擁有就是被擁有”,。佛教里有一個命題是因緣和合,,什么叫因緣和合呢,它涉及到一個大多數(shù)人生活在一個所謂的假我之中,,什么叫假我,。
假我就是指你的人際關系,你的思想觀念,,你的社會地位,,你的職業(yè),這些所有東西都是假我,為什么叫假我,,因為它不常在,,這些東西都是依賴特定的因素聚合到一起的,而當這些條件坍塌和消散的時候,,你的假我也就隨之灰飛煙滅了,。所以佛教讓人追求的是一種真我的狀態(tài)。
58891438921810.jpg (62.21 KB, 下載次數(shù):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8 11:34 上傳
△ 喬布斯
就要說到這個時代,,大家比較崇拜的一個人了,,那就是喬布斯,。喬布斯說過一句話:“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才知道你最真實的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那人人生而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為什么呢,?因為就是沒有擺脫一種觀念上的束縛,如何擺脫這種束縛呢,?我認為就是一個讀書思考或者說反求諸己,,跳出夢幻泡影般的俗世苦樂,點燃你的自性之光,。
有一個詩人叫穆旦,,他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詩人,當然他跟金庸也有一些姻親關系,。穆旦寫過一首詩,,說:“報紙和電波傳來的謊言,勝利地沖進我的頭腦,。等我需要做出決定的時候,,就發(fā)出恫嚇與忠告�,!�
幾十年過去了,,這首詩依然不過時,只需要在報紙和電波后面再加一個手機。
去年有一本書叫《信息簡史》,,這本書我認為最有價值的部分就是定義了所謂信息疲勞,,什么叫信息疲勞呢?這個作者給出的解釋是“因為暴露在過量的信息當中,,而導致的漠然,、冷淡或心力交瘁,尤其指由于試圖從媒體,、互聯(lián)網(wǎng)或工作中吸收過量信息而引致的壓力”,。
信息其實不是智慧。那有一句詩我比較喜歡,,就是“誦經(jīng)三千部,,曹溪一句亡�,!辈芟@個人如果懂一些佛教史的可能知道,,他是六祖慧能。六祖慧是一個不識字的和尚,,但是他的思想深度可能常人真的難以企及,。
這就是我想表達的一個觀念,就是說古人也是這樣去分類的,,把學問分為心性之學和到道問之學,,心性之學就是你要關注自己的哲學觀,價值觀層面的一些東西,,而不是去獲取越來越多的知識,。
那我們把“智慧”這兩個字拆開,智是通過做加法得來的,,博聞廣見,;而“慧”則是做減法,去除蓋在真相上面的東西,,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一個是看到事物的不同,一個是看到事物的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