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分
- 7678
- 經(jīng)驗
- 點
- 威望
- 點
- 金錢
- 兩
- 魅力
- 點
- 金幣
- 元
- 性別
- 保密
- 在線時間
- 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4-1-9
- 最后登錄
- 1970-1-1
|
馬上注冊,,結(jié)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zhuǎn)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本帖最后由 婉兒媽 于 2015-10-5 12:22 編輯
mp12486075_1430092897083_2.png (133.94 KB, 下載次數(shù): 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0-5 12:19 上傳
文:劉建鴻
育兒經(jīng)驗在中國從來不缺少,,人們信賴自己的經(jīng)驗和別人的經(jīng)驗。親子學(xué)堂則更希望為家長提供一個科學(xué)可靠的教養(yǎng)知識架構(gòu),,比如利用心理學(xué)的成果來養(yǎng)育孩子,。專家教你如何回應(yīng)孩子的負面情緒。
春節(jié)時表弟小城來廈門過年,,住在家里,。小鴻五歲多,表弟四歲多,有時兩人一起玩的挺開心,,有時也會因為爭玩具不高興,。
表弟是第一次來廈門,媽媽帶他們?nèi)ズ彻珗@,。
在公園里媽媽邊走邊和小城介紹:
“這顆是棕櫚樹,,再往那邊走一段就可以看見大海了,有時小螃蟹還會爬到岸上來呢”
一路上小鴻有點磨蹭,,有時要媽媽叫上兩句才勉強跟上,。媽媽和小城再往走了一段,快到海邊的時候,,發(fā)現(xiàn)小鴻落在后面十幾米,,叫他跟上他也不回答,在一棵棕櫚樹邊停了下來,,低著頭,,朝樹根部分踢了兩三下,然后蹲下來,。
12種錯誤的說話方式,,你會選哪種?
我在積極教養(yǎng)課程上問家長們,,如果你是這位母親,,你能想出至少三種溝通方式嗎?她們想出的答案有:
1.“我們馬上走遠了,,快跟上我們” (命令)
2.“如果你不跟上,,我就走了啊”(警告)
3.“你這樣停下來不走,不像大哥哥的樣子,!”(批評,,評價,表示不贊同)
4.“你都多大了,,難道還要我抱你走嗎,?”(嘲笑)
5.“我知道,你看媽媽早上給小城弟弟介紹,,你有點嫉妒他,。"(分析、診斷,。告訴孩字他的動機是什么)
6.“你早上為什么不愿意和小城弟弟一起玩呢,?”(調(diào)查,質(zhì)問)
7.“你當哥哥要照顧弟弟,。小城比你小,,又第一次來廈門……”(規(guī)勸,,說教)
……
這些顯然不是好的回應(yīng)。但父母曉之以理,,給出中性甚至溫和的建議,,效果往往也不好。
8.“小孩必須學(xué)會彼此相處"(說服,,教育)
9.“你為什么不跟弟弟說公園里有什么好玩的,,你們可以一起玩,這樣你也不會無聊了”(建議,,給出解決方案或意見)”
10.“因為小城弟弟難得來廈門一趟,,媽媽想讓他多看一看,你住這里經(jīng)常都可以來……”(為自己解釋,。)
這些回應(yīng)中,,傳遞的信息是:你的行為是錯的,情緒是不應(yīng)有的(你不應(yīng)該不高興),。
怎么回應(yīng)更合適呢,?有些家長會這么說:
11.“你大多數(shù)時間和小城都相處得挺好,一會兒也會好的”(安慰,、同情,、安撫)
12.“別不高興了,走,,去海邊挖沙去”(轉(zhuǎn)移話題,,大事化小,覺得只要分散或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就好了,。)
這樣做沒有了批評指責(zé),,也少了建議和解釋,但不足是孩子仍然會覺得自己的感受沒有受到重視,,似乎媽媽覺得自己的情緒不重要,,只要用時間或其它活動一“沖”就沒有了。
值得你模仿的一種說話方式
媽媽可以這么做:
媽媽蹲下來,,摟著小鴻的肩膀說,,“是不是媽媽早上一直給小城弟弟介紹,沒有像平時一樣照顧你和你玩,,你覺得很難過,?” 小鴻點點頭,看得出眼里有些淚水(這是被理解的淚水哦),。
“媽媽永遠都是最愛你的"。 小鴻情緒平復(fù)了許多,,眼里也多了些光亮,。
媽媽拉著小鴻的手,,慢慢拉他站起來,一起往前走:“今天是小城弟弟第一次到海邊來,,所以媽媽多給他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和孩子溝通并非只體現(xiàn)在言語中,很多時候,,非言語的動作有時傳遞了更多的信息,,上文中媽媽的“蹲下來,摟著小鴻的肩膀”體現(xiàn)了對孩子的接納,、尊重和愛,。
不要問只能讓孩子說是和對的話
心理學(xué)鼓勵家長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理解孩子的情緒,、感受。但是有些家長會覺得,,在和孩子溝通時,,共情沒有效果。原因可能是因為沒有使用準確的情緒詞匯,。
比如媽媽回應(yīng): “你是不是有點不高興�,。俊� 孩子明明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來了,,這樣的問句除了讓孩子招認“對”,、“是”,還能說什么呢,。另外,,“不高興”這個詞表達失之于寬泛,不準確,。不高興可能是生氣,、嫉妒、難過,、沮喪,、失望等等,到底是指什么呢,?孩子也可能理解為媽媽在責(zé)怪他,。因此,做父母的要盡量用準確的情緒詞匯來表達,。
當你在共情時,,不要只停留在眼前所見,可以嘗試著描述事情的經(jīng)過,,并詢問孩子有什么感受,,記住不要分析或下定論,。
如文中: “是不是媽媽早上一直給小城弟弟介紹,沒有像平時一樣照顧你和你玩,,你覺得很難過,?”
家長有時候會困惑:“難道家長不可以給孩子一些建議或解釋嗎?”非也,,家長宜先傾聽,、理解和接納孩子感受后再表達建議。因為一個人若覺得自己不被理解,,他也很難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孩子更是如此。
不要為孩子的負面情緒負責(zé)
有些家長有疑問:共情是不是會讓孩子變得更有依賴性,?
如果你為孩子的情緒負責(zé),,的確有可能造成孩子的依賴。比如:
媽媽看到小鴻停下來不走,,知道他難過生氣了,,趕緊承認是自己的錯誤:“都是媽媽的錯,媽媽早上不該只顧著給小城介紹沒管你……”
“就是,,都怪你�,。 毙▲櫽挚抻拄[,,像受了很大的委屈,。
“是,是,,媽媽的錯,,下次再也不會這樣了” 媽媽趕忙撫慰。
……
小城在旁邊尷尬地看著哥哥哭鬧,,阿姨手足無措的忙亂著,。
為什么這樣的回應(yīng)是錯的?因為這意味著孩子出現(xiàn)的負面情緒,,家長要為他的感受負責(zé),!他難過生氣,是因為我沒照顧到,;他沮喪失望,,可能是我哪方面做的不夠好……長期如此,孩子有了負面情緒會覺得是別人造成的,。自然,,這不是合適的共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