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分
- 9644
- 經(jīng)驗(yàn)
- 點(diǎn)
- 威望
- 點(diǎn)
- 金錢
- 兩
- 魅力
- 點(diǎn)
- 金幣
- 元
- 性別
- 保密
- 在線時間
- 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3-10-8
- 最后登錄
- 1970-1-1
|
馬上注冊,,結(jié)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zhuǎn)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diǎn)這里注冊
x
作者:王玉章
有人做過統(tǒng)計,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首《哈姆雷特》的中文譯本多達(dá)十幾種,,其中膾炙人口的“to be, or not to be”這句經(jīng)典臺詞的譯文卻差不多都是“生存或毀滅”,、“是生,還是死”之類的話,,即使在今日國人的文章中,,引用這些譯文者也屢見不鮮。
我在看此劇的電影或劇本時,,每到此處,,總覺得這位被士兵們譽(yù)為“valiant Hamlet”(英武的哈姆雷特)的年輕王子怎么會在殺父之仇、奪國之恨,、母親附逆之恥面前獨(dú)自抉擇該怎么辦時竟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實(shí)在感到不合情理,值得商榷,。
64006a47a40418fffccf19.jpg (97.36 KB, 下載次數(shù): 3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8-9 11:06 上傳
要想翻譯忠實(shí)原文,首先就得準(zhǔn)確地理解“to be, or not to be”的含義,,我認(rèn)為這關(guān)鍵在于“to be”,,因?yàn)椤皀ot to be”只是前者的反義詞,只能視前者的譯文而定,。在英國出版的詞典中,,be 的釋義是 exist,,中文釋義:生存,;exist 的釋義是 (of people) live (esp. in reversed conditions),中文釋義是:(人)生,,生活(尤指在逆境中),。
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看到 be 時,,自然會聯(lián)想到的它的含義之一是“生活在逆境之中”,。那么,哈姆雷特的生存狀況是否與“to be”的含義相吻合呢,?根據(jù)劇情,,他本是個快樂的王子,父王被謀殺后便乾坤顛倒,,除了一個好朋友外,,所有朝臣都逢迎攀附于新國王他的叔父,,就連自己的母親也改嫁給這個謀殺親夫者,,而王子本人整天遭受的是猜忌,、鞭撻、譏諷,、凌辱,、冷眼和鄙視,就連曾經(jīng)心愛他的母親對自己也多是有責(zé)備,。
哈姆雷特此時的的確確是生活在殘酷的逆境之中。莎翁僅用了一個英語中最簡短的單詞,,就確切地描繪出哈姆雷特的艱難窘境,,這位文學(xué)巨匠的神來之筆,不得不令人嘆為觀止,。然而,漢語中的“生存”和“生”乃至“生活”都沒有英語中特指的這層意思,,這些譯文的前面應(yīng)加上修飾語,,才能精確地表達(dá)出原文的含義。
因此,,我認(rèn)為可以把“to be”譯為“茍且偷生”,,把“not to be”譯為“奮起抗?fàn)帯薄榱撕喚毱鹨�,,將“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譯為“偷生,,還是抗?fàn)�,,這是個問題”。
撰寫本文期間,,看到4月25日《環(huán)球時報》第4版刊登的題為《王子演王子》的照片,,說明文中提到查爾斯王子在莎翁逝世400周年紀(jì)念活動上自告奮勇朗誦了《哈姆雷特》經(jīng)典獨(dú)白:“是忍辱偷生,還是一死了之”,。
這里“to be”的譯文倒與我的想法有點(diǎn)不謀而合,然而把“not to be”譯為“一死了之”,,我卻不敢茍同,。雖然在本大段臺詞略后部分有“he himself might his quietus make with a bare bodkin”(他可能僅僅用一把小刀就會了結(jié)自己的性命),,不過,我覺得這是哈姆雷特想象在忍受凌辱時可能會發(fā)生的情景:忍辱偷生,,生不如死,,難以忍受,,不如一死了之,但是黃泉路上無歸人,,又懼怕死后去那未知的國度,,于是赤熱的決心失去光彩,猶豫使人變成懦夫,。
其實(shí),這都是懦弱表現(xiàn)的遞進(jìn),,而不是“not to be”所表示的與之相反的行為,。
根據(jù)人們的思維邏輯,提出看法或問題之后,,一般要對所說的看法或問題予以闡述或說明。我認(rèn)為,,緊接下來的臺詞就是對前一句臺詞的解釋,。“Whether ’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是默默忍受暴虐命運(yùn)的箭穿石擊,,還是奮起抗擊無窮盡的苦難,通過反抗,,把它們清除干凈,,這兩種抉擇,哪一種更高尚,?)
看,這把“to be”,、“not to be”和“question”的含義詮釋得多么清晰,!“Not to be”不應(yīng)是“死”、“毀滅”,,更不是“一死了之”的意思,而是“拿起武器”(take arms)進(jìn)行“反抗”(opposing),,也就是說:“抗?fàn)帯薄?/fo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