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No.1 How are you? 北美人見面最常說的就是How are you? 或者How are you doing? 剛到北美的時候很不適應,,覺得大家怎么這么關心我的感受啊,于是琢磨半天給人老長的回答,。慢慢發(fā)現(xiàn),,這根本沒必要�,;旧洗蠹业幕卮鸲际恰癎ood”,。出于禮貌會加一句How about you? 回答也都是Good,Great,,Nocomplaints之類,。 年輕人比較愛說:What's up? What'snew? 回答一般就說“Nothing much�,!倍际浅鲇诙Y貌的客套話,。我一直以為回答說“不錯”也可以呢,不過這么說過被人開過玩笑,,說,,“怎么才‘不錯’呢?”這種反應大概是“great, good”聽太多了吧,。
No.2 For here or to go? 剛來北美的時候還不怎么會做飯,,經常吃快餐。第一次在麥當勞點餐的時候,,店員問我“for here or to go?”(在這兒吃還是拿走,?)我一下蒙了。在國內時快餐都是在店里吃,,根本沒有外賣的概念,,所以我茫然地望著店員,店員以為我沒聽清,,又大聲放慢的說了一遍,,“FOR HERE OR TO GO?”不懂不是別人說大聲了就能明白的,我只好支吾了聲,,“Idon'tknow,。”店員非常困惑地看著我,,放棄了,,拿了托盤盛了東西推給我。后來我弄明白了才知道北美的大小快餐店都是有外賣的,,在店里吃人家就給你裝盤,,帶走的話就裝在紙袋子里。
不僅快餐店有外賣,,咖啡店也有,。有些咖啡店如果在店里喝的話,,就會用瓷杯,拿走的話才給紙杯,。這些快餐店和咖啡店一般還有Drive Through,,就是不用下車對著個小喇叭告訴店員要點什么,點好了再開到下一個窗口交錢帶走,,連車都不用下,,門也不用進,十分方便,。
No.3 Cute “可愛”這詞在北美口語中有比較強烈的感情色彩,,尤其在形容異性方面。有次我對北美同事說,,我覺得班上的一個學生長的挺可愛的,,她的臉一下子僵了,趕緊說學校有規(guī)定老師學生不能有關系的,。
我糊涂了,,說長得可愛就是跟小孩似的,沒有喜歡的意思,。她才明白,,告訴我,在口語里cute是表示“好看”,,指異性的話就是說對對方有好感,。cute在同性中其實也常用,只是不直接指人,。在商店試衣服的時候經常聽女孩子之間說:“Oh, this is cute”,or “You look cute in it,�,!�
No.4 檢查身體 中英文的直譯經常會出錯,但是口語對話時腦子有的時候沒有嘴轉得快,。聊天的時候,,我告訴同事下周去檢查身體,說的是:have a bodycheck,。她瞪了我一眼,,然后笑了笑說:“你說的是physicalcheck吧,body-check是尸檢,�,!迸叮瓉硭廊瞬庞胋ody呢,。
No.5 Give me a five! 一次我和同事分享好消息,,同事很是為我高興,,大聲說了句“GIVEME A FIVE!” 并高高地把手舉了起來,,我沒明白咋回事,,愣著看著她,問她“你是要我給你5塊錢么,?”同事在對面快笑癱了,,解釋給我說是拍她手掌的意思。后來才知道,,Give mea five是指與某人擊掌表示高興之意,。
No.6 藥品還是毒品? 學英語的時候drug的意思就是藥品,,但來了北美發(fā)現(xiàn)這詞在口語中更經常用來表示毒品,。只在drug-store和醫(yī)生說的時候才用到,因為在那種情景下,,不太會產生歧義,。平常聊天,如果說“我在吃藥”,,“I’m taking drugs” , 一般人的第一反應是毒品,。比較常用的說法是:I’m taking(藥的種類或者名字)。
No.7 What’s a party? 頭一次在北美聽說party,,以為是很正式的聚會,,花了半天找衣服配鞋子,穿得非常隆重,,結果去了才發(fā)現(xiàn)大家都穿得很隨便,,不過就是個非常隨意的聚會。北美人用party這個詞很泛泛,,從形式上來講,,就是比較多的人聚在一起,如果是成人的party,,多數(shù)情況下會有含酒精的飲料,,基本上就是大家隨便吃吃東西,和認識或不認識的人聊聊天,。
No.8 I am sorry… 最近鬧花粉過敏,,常常打噴嚏。同事見了,,總不免關心幾句,,經常說的就是:Oh, I am sorry,這不是說有什么對不起的,,而是表示同情和關心,。以前聽到同事或朋友講到什么倒霉事,,總不知道該用什么詞來安慰,中文可以說“真可憐”什么的,。英文也可以說:Your poor thing,,而現(xiàn)在知道最常用的還是I am sorry。 No.9 “你說什么,?” 剛來北美的時候,,總聽不懂人家說什么,經常要問“什么,?”“你說什么,?”,英文就是:What?或What did you say,?后來有個北美朋友告訴我,,這么說有點rude,應該用:Sorry, I didn’t catch that. Can you say it again? 或Excuseme,,比較熟的人可以說:Say that again? 這樣就會顯得不那么生硬了,。
No.10 Tell meabout it! 讀博士的時候,有次和同事抱怨導師給的壓力很大,,對畢業(yè)感到遙遙無期,,很迷茫。同事很動情地回答:Tell me about it,!聽了此話后,,我心想:不是都和你說了么,沒聽明白么,?
后來搞明白了,,在說Tell me aboutit的時候,如果重音放在tell上,,實際上就是在說:“對啊,,我同意你說的”或者“沒錯,我也這么認為”,,而不是讓你繼續(xù)說下去,。
No.11 hot vs. warm 看過一個有關中國留學生的小笑話:有個中國女孩去酒吧,,酒吧里冷氣開得很足,,凍得人直起雞皮疙瘩。這時過來一位北美男士對她說:You are hot,!她一本正經地回答:I am not hot. I am cold,,之后還加了句:You look cold, too. 那位男士臉都綠了,悻悻地走開了,。同來的朋友在一邊都笑瘋了,,過來解釋說:“人家是說你性感呢,。估計是想和你約會�,!�
原來指“熱”的時候,,一般都用warm。hot可以說熱,,但都是說:It’shot.要是說某人hot的話,,則表示那人很有魅力。
No.12 That’s interesting 在北美的大學課堂里,,老師大多鼓勵學生發(fā)言,,而且這種發(fā)言大多是學生自己的觀點,沒有什么對錯之分,,所以時不時會被學生千奇百怪的回答驚到,。 但有的時候,學生的回答明顯不靠譜,,根本不是要討論的內容,,但是礙于面子的考慮,很少聽老師對學生說“你說的不是我們講的,,聽明白了問題再說”之類的話,。而比較委婉的說法是:That’s an interesting point。
剛開始聽到別的老師用這話的時候還真以為那學生的想法很特別呢,,后來明白了,,其實這就是一種間接的否定。不過北美大學的課堂對學生的看法都是很積極的,,很少會有直接的批評與否定,。這和北美近年來“鼓勵和肯定自我”的教育方向不可分。但負面的影響就是每個學生都覺得自己特聰明,、能干,,干點什么就可以理所當然地得A。要是拿不了A,,就是老師沒水平,,不懂得欣賞。
這和我們當年在國內接受的教育完全不同,。在國內,,要是老師表揚了,那真是特別出色的表現(xiàn),。給北美學生批作業(yè)寫評語,,沒有一個不用Great job開頭的。(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