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尚書禹貢》云“海岱惟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青州儼然是“古九州”之一,,兩漢至明初,,它一直作為中國東部一個區(qū)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存在。
微信圖片_20240415100057.jpg (273.34 KB, 下載次數: 9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4-15 10:01 上傳
兩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至遲在兩晉,,青州已成為地區(qū)佛教中心。以青州龍興寺遺址出土的佛造像為代表的青州風格佛造像,,誕生于風雨飄搖,、南北分裂的南北朝時期。美學家宗白華說過,,“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上極自由解放,、最富于智慧與濃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 那么亂世為何這樣美,?400多尊出土的精美佛像被打碎.被粘貼,,被掩埋,他們經歷了什么,?碰撞與融合,,對立與交流在這里兼容并存,藝術打破了政權的籓籬,,文化跨越了民族的界限,。從北魏到北齊,從褒衣博帶到輕薄貼體,,從瘦骨清像到挺拔俊逸,。成就了這個時代獨特的美。 青州風格佛造像按年代和特征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北魏,、東魏時期的背屏式造像,;另一類是北齊時期單體圓雕造像。 1. 背屏式造像:青州地區(qū)曾先后隸屬于南朝和北朝,,南北文化交互影響較為明顯,。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極力推行漢化政策,,佛教藝術的漢化更為明顯。彼時以南朝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以清俊秀逸為美,,流行“秀骨清像”“褒衣博帶”,。南朝的審美風范流入北魏,佛教造像也受此熏陶,,最為明顯的是模仿南朝士大夫服飾的“褒衣博帶”樣式佛衣流行,,這種樣式在青州一直延續(xù)到東魏,成為青州自北魏晚期直至東魏佛衣樣式的主流,。 貼金彩繪備屏式佛菩薩三尊像(北魏晚期) 佛像雙手缺失,。渦卷紋式高發(fā)髻,內穿僧袛支,,外披褒衣博帶式袈裟,,頭光是盛開的蓮花。佛衣質感厚重,,結帶下垂,,右襟搭于左臂,飄逸的衣袖和下擺,。營造出漢化佛衣的出塵脫世之感,。兩菩薩的寬披帛沿胸側下垂腹下交叉,一手持蓮蕾,,一手持香囊,。并立于佛主兩側。
微信圖片_20240415100337.jpg (328.53 KB, 下載次數: 10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4-15 10:04 上傳
貼金彩繪備屏式佛菩薩三尊像(東魏) 主佛螺發(fā)式高發(fā)髻,,褒衣博帶式佛衣絢爛多彩,,雙層下擺層層疊疊動感十足。主佛兩側刻有游走的翔龍,,它遒勁有力,,口吐蓮花,托舉著兩側脅侍菩薩立于蓮花之上,。
微信圖片_20240415100337.jpg (515.23 KB, 下載次數: 9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4-15 10:06 上傳
|